北语新闻网6月19日电(通讯员 凌博)6月10日晚,“青春之河——北京·澳门三校联合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圆满举行。本次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乐系、指挥系承办,澳门城市大学协办。我校艺术学院中外学生艺术团携多项精彩节目参演,与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澳门城市大学的青年学子共同奏响青春交响,谱写三地高校音乐交流新篇章。澳门城市大学教师徐帆、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2021级本科生萧祥皓执棒(按出场顺序)。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志武、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霞、北京语言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蔺颉、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事务处艺术分管主任兼艺术团行政总监高嘉琳出席本场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张雅妹老师担任音乐会导聆。



作为参演高校之一,我校高度重视本次艺术交流活动,艺术学院精心组织策划,来自中外的40余名学生组成表演团队,呈现了富有创意与文化底蕴的7个节目,涵盖器乐重奏、民歌演唱、多语种联唱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北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传播与国际青年交流的成果。




打击乐重奏《山响》率先登场,以澎湃鼓点展现山川之势,由艺术学院“寰语”打击乐团倾情演绎,既保留传统节奏魅力,又融入现代舞台表现张力,赢得现场热烈掌声。山东民歌改编歌曲《绣荷包的俏妹子》由郑雅慈演唱、冯睿智钢琴指导,展现了地方民间音乐的灵动与传情。国际学生艺术团则以《说唱中医药》《江畔独步寻花》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联唱,传递中医文化精髓与古典诗词意境,呈现了中外融合的艺术创新。


由“语迹”重奏乐团带来的《逆水行船》以古筝、笙与打击乐构建出一幅江河激流、船工逆流而上的精神画卷,既具音乐张力,又富人文意蕴。“桐鸣”室内乐团带来的南音名曲《梅花操》,则以极具福建传统韵味的演奏方式,展现中华传统音乐之古朴高雅,令人沉醉。


值得一提的是,在压轴大合奏《青青思念》与《北京喜讯到边寨》中,我校与中国音乐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师生三方共同合作,携手呈现民族乐团融合演绎,形成百人同台、三地共奏的恢宏场面。我校的国际学生来自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日本、加纳、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充分体现了“语言+艺术”的国际育人理念与北语多语多元的校园特色。
本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青春的汇聚与文化的交融。它搭建起北京、澳门高校之间的艺术桥梁,增进了内地与港澳青年学子的理解与友谊。演出中,我校中外学生携手登台,展现了多语背景下的艺术协作与文化共鸣,彰显出学校“语言+艺术”国际育人特色。通过音乐这一世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共同表达情感、讲述故事,诠释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时代主旨。


我校艺术学院将继续发挥中外学生融合发展的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与力量。
编辑:郭展伶
审校: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