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十一世纪》决定在今年刊出戊戌百年的专号邀我参与盛举义不容辞;但因迫於时限写不出研究性的史学论文只能从一个普通读史者的角度对戊戌维新这件大事进行一些零星的反思。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体制改革...
如不少学者指出的,“nation”或“民族”,及其连带物“nationality”(“族籍”)、“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的产物;“民族”被想象为古老的,但它却出现于相当晚近的阶段。“民族”的这一历史...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大事件中,中国媒体经受住了考验,很好地担负起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在西方主要国家民众的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观。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目前的国际舆论大...
过去,国家乱成那样,都能够拨乱反正,励精图治,走向富强。现在,尽管国际上有金融危机风潮肆虐,国内也有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是你们的大学时代,与我们的大学时代真有天壤之别。少埋怨些环境,多要求些自己,不要浪费...
三、伦理自由主义的思想资源 在近代古典的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之中,政治与伦理是不可分的,无论是洛克、边沁,还是约翰?密尔、康德,不仅有自己的政治哲学,也有自己的伦理哲学,伦理哲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而在当代...
西方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上世纪末发生了从整全性自由主义向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转向。密尔、康德以来的西方自由主义传统,都是整全性的,有一套关于从个人伦理到社会政治的完整学说,这套整全性学说成为自由主义制...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盖有以焉。人间之事,凡三十年大概可作一小结。检讨这三十年前后的思潮兴替,对于不断流变、纷繁复杂的实际历史过程而言,是一条比较简明的考察线索。 西学东渐以来...
1977年邓小平同志刚复出时便强调:“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我国改革开放的第...
三、70岁的苏格拉底为什么“别无选择” 如果说70岁的孔子已经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那么,70岁的苏格拉底除了选择死亡,为什么没有别的选择?为什么西方圣贤不能享有东方圣贤体验到的那种自由呢?...
摘要: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70岁的孔子从政治转向文化,潜心于《春秋》的编纂等多项文化事业;通过传统文化的整理与提炼,孔子完成了为人间制定规则、确立准据、寻找意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