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参与此次来华研修项目的欧盟官员到访中国外交部,与欧洲司副司长亓玫举行了座谈。亓玫副司长向来访官员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表明此次活动旨在分享双方观点,加强对双方的了解。此次座谈以“现今国际形势和中国-欧盟关系”为主题,围绕国际局势、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欧盟关系三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时俱进 直面挑战
复杂国际局势下的中国外交
亓玫副司长指出,当今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达和文化多样化几大趋势,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在经济上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乏一些危机的产生。总体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经济的发展都是日益繁荣的。然而与此同时,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愈演愈烈,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隐患相互交织,例如地区性冲突、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等。
在讲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亓玫副司长通过数据,向与会嘉宾展示出中国在人均GDP、贫穷问题、劳动力输出、基尼系数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地域性贫富差异大。亓玫女士向来宾展示了之前轰动全国的四川省山区学生攀爬绳索上下学等照片,反映出中国真实存在的贫穷问题,并引出中国还需改革的很多方面。当讲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亓玫女士以一张图表展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建立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国外交追求的目标,也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在此之下,有四大支柱,分别为:战略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环境);基本原则——双赢合作;主要途径——合作;坚持的价值——和平、友好和共同利益。在这样的核心指导下,我们以周边地区为优先,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石、以大国强国为关键、以多边外交为阶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对外交往策略。在我们的政策中,双边外交遵循着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没有对抗、坚持互访等原则,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而在多边外交中,中国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从联合国到世贸组织,从G20峰会到世界经济论坛,均有我国积极参与贡献的身影。习近平更是在世界经济论坛留下了为人津津乐道的名句:“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除此之外,中国还带头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等多边外交的典范项目,并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完善机制 稳中求进
中欧友谊源远流长
亓玫副司长将此次会谈的重点落在中欧关系上,这也是她在外交部主要的工作内容。从历史上看,中欧/中国-欧盟的友谊是长久且稳定的。亓玫女士回忆起她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聆听欧洲歌曲、到了解欧洲文化,无不印证了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如今国人购买欧洲商品,甚至关注欧洲足球,更是体现了中欧关系带来的巨大影响。建国初期,第一批对华建交国家例如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及阿尔巴尼亚表达了对这个新生国家的支持,而后,北欧多国与瑞士也与中国建交。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在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后,也与中国建交。如今,欧洲愈发独立,中欧关系也愈发走向独立,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对于中国来说,中欧关系一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无论是欧盟成型之前,还是《里斯本条约》的签订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学习、研究,以求实现与欧盟更好的合作。中方对与欧盟的关系的理解分为以下几个层面:国家间的关系、与欧洲国家分区的合作及与欧盟组织的关系。中国不仅与欧洲大部分国家维系着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更在分区上与欧洲国家合作,例如北欧杯足球赛等。与欧盟的关系则建立于1975年重病的周恩来总理与访华的欧共体(欧盟前身)副主席会面,自此开始了中国与欧盟不断发展的友好关系。双方先后在政治上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8年)以及“全面伙伴关系”(2001年),经贸合作也开始快速增长。2003年,应国际上各种不稳定因素所需,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被定义为“全面战略性伙伴关系”。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访问欧盟,双方在“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个领域加强合作的需要上达成了共识。而后,中国与欧盟更是建立起关系发展的机制,以中国-欧盟峰会为核心,三大对话体系为支柱,实现高端战略对话、经济对话、人文对话。
坚守原则 理解互信
打开合作共赢外交新局面
亓玫副司长随后就中国-欧盟关系的重要性发起讨论,作为国际上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体,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方已实现第二次关税改革,其中包括商品关税降低、抗癌药物零关税、自由开放中方市场等。与中美关系相比,中欧各项贸易数据均显出绝对优势,并争取在五个平台上实现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双向投资基金、连接平台、数字合作、法务对话和人文交流。另外,宏观经济、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农业和乡村、就业和生计、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是中国-欧盟关系中值得深入探讨、加强合作的领域。
除此之外,在双方良好的合作下,依然存在着各类挑战。一是经济贸易方面,中方希望欧盟能申请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反倾销的条款,并在钢铁贸易、环境投资上给中国以支持。另外,一些敏感话题例如“一个中国政策”的贯彻,和中国的主权、人权问题,在国际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亓玫女士希望在场的欧盟官员能够理解,中国在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上的态度绝不动摇。另一方面,人权问题在中国和西方可能有不一样的解读,但是如今这些解读的差异也越来越小,希望这一问题能在下个月到来的对话中得到商榷。

面对这些差异和挑战,亓玫副司长提出了几点原则。首先,忠实于双方的“全面战略性伙伴关系”,认识到中欧双方并没有根本上的冲突;其次,求同存异,在处理和消灭不同之处时寻找共同的落脚点;再次,双方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加强对话和合作;最后,加强双方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彼此评判。
会谈结束后,欧盟官员提问:在欧盟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同组织部门合作共事,想必在外交部也是如此,对此外交部是如何处理这类难题的。亓玫副司长详细介绍了在大型会议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外交部是如何从计划到实施,逐步实现外交活动的成功举办。
外交部之行使来华研修的欧盟官员了解到一个真实可信、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形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外交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高度重视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信在未来中欧关系将在一系列友好交流互访的基础上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