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与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首届“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论坛举行。我校校长刘利出席并讲话,阎晶明、王跃文、刘醒龙等来自中国作协、湖南作协、河南作协、湖北作协、江苏作协等,《文艺报》、《人民文学》、作家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各大高校的20余位作家学者参会。中国文化译研网负责人徐宝锋教授主持。

刘校长讲话
刘利校长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文化事业繁荣兴盛、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丰富,文化的获得感也显著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莫言、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中国作家陆续斩获国际文学大奖,让世界范围内的更多读者了解到中国作家不是只是李白,我们的文化自信逐渐得到彰显,中国文化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魅力。中国拥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学作品,但是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兴盛背景下,海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清晰,也没有形成明确的中国作家群体概念,没有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中国作品的图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师大家,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创作人才,同时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汉学与中国学研究所所长黄卓越,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副主任于运全,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负责人王干,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先后发表致辞。

论坛现场
首届“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论坛紧扣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主题,各位作协主席及作家、评论家代表畅谈“走出去”经验,深入探讨如何让文化建设迸发活力,为树立文化自信献计献策。20余位专家共同在“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话题下展开座谈,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作家作品如何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兴盛的大背景下,更好地被更多海内外读者接受并熟知。论坛深入落实十九大精神,践行新的文化使命,针对海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清晰,没有形成明确的中国作家群体概念以及层次分明的中国作品图谱这一现状深入研究并探讨,推动中国作家作品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此次由中国文化译研网组织召开的“文化自信与文学传播”论坛会,不仅是对十九大精神的响应,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界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于小植、赵冬梅、李东芳,副教授席加兵、张强等人出席并发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化报、澎湃新闻等15家媒体予以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