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下午,由孔子学院总部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共同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19“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在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圆满落幕。出席本次闭幕仪式的嘉宾有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先生、孔子学院总部交流处处长滕连帅先生、美国大学理事会中国语言和文化项目主任戴静山先生、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先生、国际教育管理处/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陈丽霞女士,来自美国的170位教育行政官员及中小学校长以及来自河南、广东、山东、吉林、浙江和重庆省市代表。
闭幕式上,孔子学院总部交流处处长滕连帅先生和美国大学理事会中国语言和文化项目副主任康君娥女士分别主持致辞和分组报告环节。
深化中美人文交流,北语在行动

刘利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教育的国际型大学已经连续三年承办这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北京语言大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中美人文交流搭建了可信的桥梁。2004年中国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成立了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到现在一共有100多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开办,现在在美国中小学校学习中文的学生已经超过25万人,中文沉浸式教学项目的数量迅速增加,使之成为排在西班牙语和法语之后的全美第三大外语课程,中美教育经历了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交流的可喜巨变。中美两国的文化都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进入21世纪之后,中美教育交流已经由单向交流逐步发展到双向合作,互利共赢,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局面。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每个孔子学院建设也潜伏着重重危机,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北京语言大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中美人民交流贡献力量,愿中美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排除困难,推动中美交流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走稳,走实,走远。
汉语桥架起中美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中文国际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美教育界人士一直没有停止过相互学习和借鉴,相互分享最佳的教育实践,改进各自的教学方法。孔子学院总部和美国大学理事会14年来坚持合作,组织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这个项目,也是希望能够给中美双方学校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他衷心感谢合作伙伴美国大学理事会为本次代表团顺利成型做的大量工作,也要感谢各中方接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山东,河南,浙江,重庆教育厅教委,以及所有参与接待的院校对代表团的热情周到的安排。当今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面对日益增多全球性挑战,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多掌握一种语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彼此的语言,借鉴学习彼此的优长,更可以启发自己的思路,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从而做到携手共同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美国大学理事会中国语言和文化项目主任戴静山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大理会非常荣幸可以组织本年的汉语桥活动,我们希望在未来持续组织这样的活动,帮大家了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文化。对于学中国文化,学中文的学生,他们未来有很多非常令人兴奋的机会和可能,我们也为美国的教育者之间的交往创造了一个条件。他还对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及整个组织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在未来能与北语持续合作。
在分享报告环节,访问团代表向大家介绍了6组赴浙江、山东、吉林、广东、重庆与河南进行调研的成果。
浙江——相聚鱼米之乡

浙江省代表去往中国东南富庶的鱼米之乡浙江,也是丝绸和茶的生产地。他们看到了现代城市也看到了传统的雷峰塔和西湖交相辉映的美景。他们走访了当地的小学和高中,去往杭州赵河小学,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学习时光,尤其关注到了乒乓的运动。杭州中学的学生虽然在为顺利升学而努力学习,但是他们也非常注重美术和其他方面的教育。
山东——探访孔子故乡

山东组的代表前往孔子的故乡山东,他们登上了雄伟壮丽的泰山。走访了山东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山东的学生可以选择去高中继续进行教育或者选择一些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山东的17个城市都有大学和学院,有超过了145个高等教育机构。在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体验到了他们丰富的观察活动讨论课程;在济宁学院的附属中学与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感受到了中学生之间的尊重与创新精神;在济宁第一中学观察到了学生参与其中的领导力环节设置。
吉林——冰雪里的如火热情

吉林组代表奔赴拥有浪漫冬雪的吉林,感受了奥运训练中心的先进设备;还去专程看了一些博物馆,参观了当地的中小学。他们在课堂中观摩了学生如何进行分组展示讨论,看到了学生家长参与其中的美术与音乐课程,感受到了中国教师的认真细致,学生的投入与自律,可以想象他们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的教育上,非常努力地学习。他们受到了当地文化旅游部门的热情招待,与11所学校签署了35个备忘录,成果颇丰。
广东——君子温润如玉

广东组代表一路南下去往有一点点温暖,一点点湿润的福山。这座城市有很多温婉的湖泊与静谧的寺庙,他们走访了规模类型各异的学校,有四五千人体量的大型国际学校,也有隐于山区的小型私立学校。每个学校的学生和教育者都非常自豪,对于自己社区的传统文化非常自信,他们观看了舞狮表演并与学生交谈,给他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在白天学习,下午选择自己的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长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重庆——“麻辣”文化

重庆组代表来到了素有“小香港”之称的重庆。辛辣飘香的火锅给各位代表来了一个“下马威”。重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选择,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寄宿学校一应俱全,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外语与国际关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一些学校专门为学生开设了AP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升学要求,有些学校还专门为盲人举办音乐节,对于同理心的培养令代表们印象深刻。
河南——探寻华夏文明发源地

河南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河南组的代表们此次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他们探访了河南省著名的少林寺,直观地见证了习武少年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勤奋,一招一式中渗透着中华武术不朽的魅力;同时观摩了人口大省河南在学校与教育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学生和教师在升学压力面前依然坚持完善教育系统,不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于2006年启动,该项目是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增进美国教育行政官员和中小学校长对中国的了解、推动美国中小学汉语课程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项目旨在进一步加深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教育情况及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推动美国汉语教学发展。

作为承办方,北京语言大学将充分发挥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的平台优势,在中美关系特殊时期为美国教育界了解中国,加深对当代中国的理解提供机遇,并为中美双方增进互信合作、开展教育交流和语言项目合作提供平台,同时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在美国教育界的影响力,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