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北语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29  新闻来源:人文社科学部 

11月26日,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我校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刘伟,校长助理、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张旺熹,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良玉出席活动。北京语言大学代表队名列A组第三名,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首次摘得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的桂冠。

主楼209报告厅合影留念

A组代表队

逸夫报告厅合影留念

B组代表队

清华大学黄振萍,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王步高,北京大学邵永海,北京大学张一南,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定家,中国人民大学郭双林,北京师范大学周剑之,中央民族大学陈莉,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国际关系学院刘俊阳和北京语言大学成敏等担任比赛评委

本次决赛共有12支队伍参加。上午的笔试环节包括闭卷测试和经史策问。下午的比赛包括古诗创作及誊抄、知识问答、经史策问答辩与剧本答辩、人文演绎四个环节。12支队伍根据上午笔试结果分为A、B两组进行比赛。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清华大学代表队为A组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代表队为B组。

刘伟副书记与我校参赛选手合影

刘伟副书记与我校参赛选手合影

   决赛现场,刘伟副书记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自举办以来在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营造社会文化氛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高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性与创新性平台。竞赛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北语愿做这项事业坚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

赵良玉副处长在致辞中说,在现有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中,人文知识竞赛是为数不多的面向全体大学生,以提高全体大学生文化素质、激励学习人文积极性为目标的赛事。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举办八年以来,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创新精神方面发挥了自己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人才。

人文演绎

人文演绎

古诗创作及誊抄环节,选手需要在15分钟内创作并用楷体誊抄一首诗。我校参赛选手以一首“说周瑜”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评价。“壮志庐江起,唯期四海同。飞觞谋策里,羽扇指麾中。怎释巴丘恨,谁怀赤壁风。谋尤不解仲,只晓守江东”。知识问答环节的题型为填空题和选择题,内容为古今人文知识。随后是经史策问答辩环节,此环节要求选手结合先前的创作进行答辩,并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论述。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人文演绎,此环节将整场比赛推进了高潮。我校五位选手身着古装,还原了诸葛亮、费、姜维、谯周和郭修等历史人物,表现了费对诸葛亮思想的继承,突出了他以苍生为念的情怀。最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分获A组的一、二、三名;北京交通大学获得B组的第一名。

评委点评

评委点评

博古通今,以文会友。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圆满落幕,我校参赛选手以出色的表现展现了北语学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君子风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青年学子应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大学生。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