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代表团一行访问我校。代表团由美国教育行政官员及主流中小学校长共250人组成。我校校长助理张旺熹教授、张宝钧教授等出席欢迎仪式。
本次活动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合作举办,旨在加一步加深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教育体制及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推动美国汉语教学发展,促进中美教育合作与交流。在此次访问中,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孔子学院事业部充分发挥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的平台优势,精心安排了汉语教学实地观摩,赴美志愿者、教师自由交流,小型中国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洽谈及校园参观等多种活动,增进美国中小学校长对北京语言大学的了解。

中美代表致辞
在欢迎仪式之前,美国校长团代表美国大学理事会中国语言与文化项目部主任Selena Cantor、多元文化传播项目部主任Jose Rios等与我校代表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张宝钧教授谈到曾经访问美国三十多所中小学的往事,对中美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前景充满希望。他介绍了“小联合国”北京语言大学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优秀传统和取得的长足发展,希望与美国代表团就开展中美语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学生交换、学者交流、中小学汉语教学、汉语师资联合培养等项目展开互信友好的合作。张旺熹教授和张宝钧教授还与美国校长团代表对孔子学院平台上的相关合作展开讨论,尤其在“孔子新汉学计划”教育部官员及中小学与高校校长来华研修项目、百名杰出中国、美国青年双向奖学金项目,以及共同研发与推广美国基础教育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汉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及教辅资源,开展美国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培训项目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校长代表团对北语的国家化多元校园文化表示了赞赏。双方还就中美中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交流,分享了英语、对外汉语的教学经验,并展望了未来交流合作的美好前景。

座谈会现场
欢迎仪式上,张旺熹教授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37周年,也正值中美人文交流开拓新局面,此次各位校长的访问正是两国全方位合作稳步推进,人文交流蓬勃发展的结果。他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的教学情况与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孔子学院培养的众多优秀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在美国汉语教学和中美人文交流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他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作为此次致辞的结束语,期待以北京语言大学为基地、以孔子学院为桥梁,再次携手,共同促进中美教学人员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流。
美国中学校长Rocco Tomazic在致辞中说,中美双方虽然在文化、语言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但我们却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相同点,需要相互交流、学习,双方都非常重视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的提高,期待今后交流更加密切。美国中学校长董事会主席Maghan Keita回顾了中美建交的历史,尤其是在学术、教育方面等的交流活动。他期待今后中美关系更加密切,两国在更多方面达成合作。他谈到要珍惜中美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我们要去思考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期待在教育、学术交流上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共享,实现中美双方的合作互赢。

现场观摩课与文化体验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代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前任中方院长王丽虹分享了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工作经历。在乔治梅森大学工作时她与美国当地的教师就汉语教学问题进行了交流。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深切了解,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在跨文化环境中教学的挑战,满足汉语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的多方面需求。北京语言大学美国教师代表Susan深情地回忆了在北语工作的点滴,与在场的美国校长代表团分享了她与学生相处的时光。她对北语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指出此次代表团访问北语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留学生代表Pony与在场的美国校长代表团分享了她在北语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她非常喜欢中国学习的这段时光,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中国菜的美味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预祝代表团此次访问一切圆满。美国留学生代表Mark Aeron与在场的美国校长代表团分享了他在北语学习汉语的时光。他与他的家人非常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在北语,他通过汉语课程学习了很多非常实用的知识,他希望可以学习好中文,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中文老师。他认为学习好中文,对中美两国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美国已经建立了109所孔子学院,349个孔子课堂,低龄化汉语教学发展迅速,中小学优秀汉语师资需求日益增加。此次的“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将推进我校与美国中小学汉语教学与师资建设方面的合作,也提升了我校在美国汉语教学界的影响力。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