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普拉门•列格科斯图普教授受聘为北京语言大学荣誉教授与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高级顾问以及伊丝克拉·曼多娃教授受聘为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顾问的受聘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校长崔希亮、校长助理兼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张旺熹出席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汉语速成学院、孔子学院事业部、艺术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崔希亮校长向两位教授颁发了聘书。他指出,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对留学生开展汉语及中国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正向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目前北语正在启动孔子学院非通用语汉语人才培养工程、国际高精尖汉语人才培养工程、孔子学院种子教师与核心教师培养工程、孔子学院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致力于为助力全球孔子学院建设发展、加强世界人民文化互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不仅要依靠全体师生、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素养的智囊团的倾力助阵。

崔希亮校长为普拉门•列格科斯图普教授颁发聘书

崔希亮校长为伊丝克拉·曼多娃教授颁发聘书
张旺熹教授介绍说,普拉门•列格科斯图普教授作为前大特尔诺沃大学校长,在艺术和艺术教育领域,尤其是在绘画、图形和雕塑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长期担任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索菲亚大学、普罗夫迪夫大学本科、硕士项目教授及博士导师,并多次在比利时、西班牙、英国、日本、乌克兰、土耳其、俄罗斯、中国等国发表过学术演讲,同时兼有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保加利亚校长理事会会员、高级教育认证委员会委员、高级认证委员会专门教育科学理事会会员等多种社会职务。伊丝克拉·曼多娃教授从2012年至今为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她长期关注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至今出版了题为《中国唐朝文化---未知的异国风味》、《中国唐朝,拜占庭与伊斯兰世界——外交,经济,文化及宗教关系》的2本学术著作,并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她还致力于汉语教材的编撰,现今出版了《对外国人学保加利亚语课本,A1-A2级》。

张旺熹教授主持
普拉门•列格科斯图普教授说,2010年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他参加了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语言和文化高级交流培训班,使他对中国的语言、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此为契机,大特尔诺沃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的关系,随后他作为大特尔诺沃大学校长与北语相关负责人讨论进一步加强两校合作问题,国家汉办于2012年10月在大特尔诺沃大学成立了孔子学院。至此,大特尔诺沃大学与汉办孔院总部以及孔院事业部的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与现任保方大特尔诺沃大学的校长共同参加了新汉学计划学者项目,希望通过与中国同事的共同努力,获得新的成绩,尽快建立新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他希望通过交流能够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通过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的桥梁将使中保友谊地久天长。
伊丝克拉·曼多娃教授说,她之所以如此深爱这北语,是因为她曾经在这所大学学习过。2005年她首次来到北京参加本土教师培训班,2007年她又申请到了教育部的奖学金去中国学习一年,并借此机会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她觉得那是她生活最快乐的一年,一方面她可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她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外国友人相互交流。现在作为外方院长,她依旧选择了北语,并在大特尔诺沃大学学生申请北京奖学金时,她都会向他们推荐北京语言大学。她表示,保加利亚的大特尔诺沃大学是一带一路的学院之一,孔子学院是过去和未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将来借助孔院这个平台,通过两所大学的合作,会获得更多的成功。

合影
普拉门•列格科斯图普教授作为现任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理事长,不但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全球视野,还长期支持并参与艺术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和孔子学院事业。在未来的合作交流中,普拉门•列格科斯图普教授将在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科建设与艺术人才培养、与保加利亚及东欧国家高端学术合作和人文艺术领域交流、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海外分中心建设及孔子学院平台上的重大项目发挥重要作用。
伊丝克拉·曼多娃教授是孔子学院建设的积极实践者与推动者。作为现任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为保加利亚汉学研究、拓展北京语言大学与东欧国家的孔子学院合作、推动更多保加利亚专家学者来华开展研究或学术活动,不断活跃双边的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