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第三届智利环球研讨会在我校逸夫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是“智利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以“中智文化与学术交流”为主题,下设中智发展战略、中国和智利的教育、文化和学术交流等议题。智利前总统、现亚太地区大使Eduardo Frei、智利驻华大使Jorge Heine、智利教育部外语项目主任Karina Piña、智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Edmundo Bustos、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参赞陈晓玲、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校长助理兼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张旺熹、孔子学院事业部主任陈丽霞、副主任邱萍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和智利相关领域的官员、专家、以及北语师生近200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前,我校校长崔希亮与Eduardo Frei大使进行了友好会谈。崔校长对智利政府亚太地区特命全权大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中国和智利虽相隔千里,但两国一直保持着互信友好的关系,其中离不开Eduardo Frei先生为两国经济合作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北语在留学生培养和汉语教师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希望可以通过汉语教学推进中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拉近两国人民的情感距离。

崔校长与Eduardo Frei大使会谈
Eduardo Frei大使表示,多年来中智两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广泛的合作关系。目前,拉美有14个国家共开设31所孔子学院和10孔子课堂。此次参加的中智研讨会作为“智力文化周”的一部分,也是中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保持良好关系的结果。两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力争让语言不再成为两国人民交流的障碍。
开幕式上,崔校长在致辞中指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尽管中智两国距离遥远,但是中智关系一直十分非常密切,在经济、贸易、文化领域都有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外人文教育交流的重要力量,将秉持“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校训,积极投身中智人文交流。2500多年前中国先贤孔子描绘了世界大同的美好蓝图,这也是我们今天追求的 “中国梦”。在北语这个精致校园里,不同语言、宗教、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处,北语人为在世界人民合作与友谊方面做出的努力感到骄傲。他希望第三届智利环球研讨会将为中智两国搭建新的合作交流桥梁。

崔校长致辞
智利驻华大使 Jorge Heine在致辞中表示,中智两国关系一直以来十分密切,中智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并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都是中智友好关系的证明。目前中智两国还要从经贸关系向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合作迈进。智利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也将继续在缩短中智之间的距离,推进中智两国的合作,使中智交流更加密切等方面继续努力。他期待中智两国未来有更多的合作。
Eduardo Frei大使做了主旨发言。他表示,中智建交46年,自由贸易持续了十多年了,中智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一成果的取得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沟通、交流。中国是智利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孔子学院拉丁美洲中心设立在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中智两国教育部在推进中文学习的努力卓有成效。中智双方也将继续克服困难,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Eduardo Frei大使致辞
陈晓玲参赞发表了主旨演讲。她表示,中智两国虽然距离遥远,但两国关系心灵相通,中智关系一周都走在中拉关系的前列,中智两国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中智两国对政治、经贸、农业、质检、交通、矿业、人文、科技、海洋极地等领域交流合作都进行了全面规划。站在新起点上,期待中智战略伙伴关系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旺熹教授做了主旨发言。随着近年来中拉关系持续升温,拉丁美洲已经成为全球汉语教学进步最快的地区,自2006年以来,中国国家汉办在拉美设立了39所孔子学院、19个孔子课堂,目前拉美有近百万人学习汉语。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因地制宜多次举办了富有特色的汉语教学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还指出了当前拉美地区汉语教学目前的困境,孔子学院将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推进拉美地区汉语教学走上新台阶,也期待与各界双方共同协作推进中智关系更进一步。
智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Edmundo Bustos先生发表了题为《中国与智利关系》的演讲。他从哲学层面,谈到了中智关系中的一些深层问题。他指出文化文化承载了历史未来和希望。文化和身份,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因为我们要用文化承载我们的历史,去迎接未来。文化的交流让我们可以了解其他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尽管北京和圣地亚哥距离遥远,但是我们却可以以包容理解的姿态去了解这一不同。中智双方除了在经济领域开展合作,还要在文化的交流上继续推进合作。互相理解,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文化交流,可以增加我们的互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芦思姮女士进行了题为《区域内贸易视角下的TPP及其拉美成员国——兼论中美因素》的主旨演讲。她指出TPP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贸易开放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有领域受益,就有领域“受伤”。成员国的国家利益或某些产业的利益可能会因此受到他国的冲击,这一问题在关税方面尤其突出。她指出在经济发展趋势下,TTP可以推进亚洲地区经济合作,也可以以一个更加完美的姿态融入到当前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赵振江教授以《汉语和智利文学》为题,梳理了中国与智利的文化、学术交流。他从汉语的传播和西语的学习两方面阐述了智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中国文学与智利文学,主要是由翻译联系起来的,翻译就是两国的桥梁。在中国,有很多智利作家的经典作品被翻译出版,如《伙伴》《解放者》《起义》《贼的孩子》《加冕》等。最后,赵教授引用老子的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相信中智两国的关系未来将会更进一步。
教育部外语项目主任 Karina Piña女士《智利教育系统下的汉语教育》发表主题演讲。Karina Piña女士首先对推进本次学术交流会议的机构表示感谢,她指出教育是促进未来的一件事情,语言是与过去沟通的桥梁。汉语教学搭建了中智双方友谊的桥梁。智利开展汉语教学已经11年了,在智利学习汉语的学生们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智利教育部今年将会与孔子学院、国家汉办签署各项协议,继续推进汉语教学的发展,推进更加有质量的教学。
智中网络代表 Nattaly Rojas 女士发表了《中智青年合作与交流》的主题演讲,她从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谈起,谈到了在北语学习的时光。Nattaly Rojas女士指出,期待通过网络可以建立两国沟通的桥梁,推进中智青年在文化、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她期待通过学习汉语,来拓展教育空间,推进中智文化交流。
会议结束时,教育部外语项目主任 Karina Piña女士作了总结发言。她对北京语言大学、国家汉办对智利汉语教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在场来宾表示了感谢。她期待着中智双方在教育、经济领域达成更多共识与合作。

专家发言
本次研讨会从中智发展战略和中国和智利的教育、文化和学术交流两方面为两国民众展示了两国人文、经济多个领域交流不断深化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灵。我校在会举办过程中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为我校师生搭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