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由人文学院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第六讲在主南200教室举行。我校汉语学院赵雷副教授为人文学院2009级对外汉语本科生和校内外研究生和教师作了题为“任务型口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
赵雷老师是我校汉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听力、口语课教学。近年主要为本科留学生教授汉语听力口语、为中外研究生讲授汉语技能课教学法等课程。
讲座的开始,赵老师首先对任务型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并指出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项理论基础分别是交际法的发展、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建构主义。接着,赵老师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说明了运用任务法进行口语教学的缘由。从内因上说,运用任务法是改善口语教学现状的需要,是口语课作为技能课的课型特点的需要,也是实现口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口头交际能力的需要。从外因上说,任务法符合新世纪的教学理念,并对口语教学具有优势。针对易混淆的一组概念“任务”和“练习”,赵老师用举例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加以区分。随后指出任务可以分为信息差、推理差、意见差,真实交际和教学学习等不同的类型,并结合留学生口语课的具体实例介绍了任务的要素和任务设计的原则。赵老师从任务前、任务中和语言聚焦三个阶段说明了任务型口语教学的一般模式,又以《沟通——任务型中级汉语口语》这一教材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任务型口语教学的课堂实践。最后,讲座的主持人,人文学院施家炜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启发同学们就“语言能力结构”、“任务型教学法的局限在哪里?”、“如何对任务进行评价?”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赵老师的讲座让同学们对于任务型口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为生动和清晰的认识,引发了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