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第三届世界大学孔子学院论坛在逸夫报告厅隆重举行。这届论坛由我校主办,来自13个国家的84名大学校长、孔子学院院长齐聚北语,共同交流关于孔子学院建设的经验,分享各自发展的愿景,探讨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发展战略。
党委书记李宇明首先致欢迎辞。李书记指出,孔子学院经过八年的发展之路,办学方式不断规范化,教学质量更为专业化。但新发展也面临新问题,新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新机遇。本次论坛以“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发展战略”为主题,这本身就意味着孔子学院的成长与成熟。因为孔子学院的真正成熟不在于全球统一的模式,而在于基于各自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本土化意味着孔子学院真正在所在国扎下了文化的深根。本土化是很复杂的过程,但也是自然的,这种自然来自于异质文化自然的互动。作为教育界人士,应该有更深远的预见力,以使这个本土化的过程更加顺畅,以便更快地走向成熟。为此,我们就必须有一些更微观的问题的研究与考察,比如孔子学院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研究,孔子学院所在国家的语言研究,不同国家学习语言与中国文化的问题研究等。李宇明书记希望光临这次论坛的诸位校长、院长、专家和学者,能够就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本土化建设等攸关孔子学院命脉的议题,畅所欲言,同时也希望历届孔子学院论坛所激发出的智慧火花,能够凝结升华,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
韩国启明大学校长申一熙、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校长代表Giovanni Gobber、美国密苏里州前州长Bob Holden、法国东方语言文华学院校长Jacques Legrand、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校长Gary A.Ransdell、罗马尼亚“互动电视平台”传媒集团总裁Emil Hurezeanu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论坛分为大学校长论坛、孔子学院院长论坛两个部分。校长论坛的主题是“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院长论坛的主题是“孔子学院本土化建设”。分论坛议题包括:1、孔子学院的区域社会文化适应性;2、孔子学院的类别化发展;3、中外方合作机制的区域特色;4、孔子学院汉语教育的本土化等。各位校长、院长、专家学者就这些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种观点、理念百花齐放,但有一点,大家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孔子学院只有先实现了本土化,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党委副书记赵旻在论坛的闭幕式上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孔子学院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应时而生、应需而生的。现在全球有很多人学习汉语,孔子学院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来满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在孔院平台上,学习资源是开放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也包括网络、视听、手机资源等。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孔子学院如果能在信息高速列车上搭载上自己的东西,定能越走越远,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汉语学习的大家庭。同时,孔院也为中外合作搭建了综合交流的平台,人员交流、技术交流和项目交流在这个平台上相继展开。最后,赵书记对国家汉办给予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对为本次论坛辛勤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承办的海外16所孔子学院,注册学生人数达到8000人次,组织了1000余人次来华研修,各所孔子学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讲座达1500余次。第三届世界大学孔子学院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汉语进一步的国际化推广和孔子学院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宇明书记致辞

赵旻副书记主持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