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助推国际中文教育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17  新闻来源: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 

北语新闻网11月17日电通讯员 陆路)11月14-16日,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坚持守正创新、联通融合,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北京语言大学积极践行国家战略部署,坚持以中文教育深化人文交流、以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以学术研究支撑国际理解,引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已在全球建有秘鲁中国研究院、尼泊尔中国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中国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18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10个中文项目,不断提升中文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北京语言大学继续以国际视野回应时代关切,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开新局、拓新路、展新篇,为全球中文教育事业注入新动力,形成了具有引领性和实践性的“北语方案”。

实干为基:持续增强中文教育服务能力

以孔子学院建设与教育合作为基础,北语不断提升中文教育的全球可及性,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案设计与高水平的合作机制,让中文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看得见、学得到、学得好,让中文真正走进日常生活,惠及更多当地民众。

在“孔子学院的传承与发展—迈进新的20年”专题会议上,段鹏校长以孔子学院传承和发展为题,提出了“一院一策”的孔子学院建设理念。他认为,高校应发挥高校办学主体作用,注重教育质量,有效满足师资需求,同时结合当地需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让本土中文人才培养发挥显著成效;发挥孔子学院平台价值,以教育为纽带,深化中外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发挥孔子学院教育属性,以教育服务当地社会,促进文化理解与经济合作双向互动。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全球教育格局,孔子学院将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深化本土融合,服务多元需求;拓展合作网络,促进双向交流;拥抱数字时代,创新传播模式,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时期我校孔子学院建设、推动中文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同期举行。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卫向段鹏校长和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大学校长苏巴尔纳·拉尔·巴贾拉查亚(Subarna Lal Bajaracharya)授牌。孔子学院由北京语言大学和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大学合作共建,旨在服务尼泊尔日益增长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学习需求,助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尼两国民心相通。

张宝钧副校长在中海语言文化论坛分议题的总结发言中也指出,在创新中海中文教育合作的道路上,应充分发挥官方民间合力,共同推动中海教育合作从“项目化”向“体系化”“专业化”“复合化”转型;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展更多形态、更多领域、更广范围、更多人群参与的教育合作;积极关注青年发展,鼓励更多青年参与建设中海美好未来的实践,践行中海教育互联互通合作愿景。

人才引领:培养跨文明对话的青年学者

北语始终坚持把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根基,激发青年学习中文、研究中国的潜能。“新汉学计划”实施十多年来,已为42个国家培养了117名精通中文、通晓中国文化、具备跨语言跨文明对话能力的青年汉学家,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本届大会,我校喀麦隆籍“新汉学计划”青年汉学家代表、中等教育部中文总督学杜迪讲述了“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的成长之路。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回国后,他投身喀麦隆中文教育事业,多年共培养300余名本土中文教师,使喀麦隆成为非洲本土中文教师最多的国家之一;与北语合作修订的喀麦隆初中中文课程大纲,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初中唯一使用的课程大纲,使中文教育成功在本土扎根。他深切体会到,中文学习、汉学研究不仅更好地连接世界,还是促进中外文明融通和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担当。

来自美国的留学生龙金洋分享了从“学中文”到“生活在中文里”的历程。他在美国求学期间因好奇选择中文,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背后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看世界的角度”,他由此走上中文与中国文化研究之路。在北语多元文化环境中,龙金洋不仅学会中文、理解中国,还通过中文认识了世界。未来,他立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成为青年汉学家,与世界青年中文学习者携手,“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把世界的故事讲给中国。”

文化架桥:深化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

北语将青年作为推动文化交流的活力源泉,通过持续拓展各文化间对话的广度与深度,以语言为纽带、文化为桥梁、青年为主体,实现语言互解、文化互通、文明互鉴。

本届世界中文大会开幕式上,北京语言大学中外学子以青春风采呈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精彩演出,为大会注入了年轻力量与世界温度。在北京语言大学展区,书法、螺钿、茶艺、民族服饰等体验活动构成一条“可触摸的文明互鉴之路”,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嘉宾驻足体验。段鹏校长亲自到展区参观指导,同中外学生亲切交流,鼓励同学们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更开放的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成为文明互鉴的青春使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大会开幕式提出了坚持创新能力、坚持服务发展、坚持友好往来、坚持开放包容等推动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新进展、新成效的四点建议,为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使命嘱托。未来,北京语言大学将全面贯彻这一精神,持续在汉学人才培养、数字技术领航、中文教育标准建设、资源共建共享、青年交流机制等方面发挥优势,深化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迈向更加开放、智能、普惠、可持续的新阶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