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下午,来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和验收组专家一行来到我校,考察验收了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三年以来的建设情况。
出席验收会议的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孙宝文教授、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刘国新研究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葛新权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王祥武主任、李建平副主任、规划处副处长肖士兵、项目主管刘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付志峰副主任、科研处处长赵清、科研处副处长赵胤慧、项目主管车庆珍。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副校长曹志耘教授,科研处副处长居峰,以及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首席专家、主任韩经太教授,副主任张维佳教授、郭鹏教授、张华教授,研究人员高金萍教授、罗智勇副教授、孙海燕副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建平主持,首先由北京语言大学的校领导致辞。崔希亮校长对各位专家、领导来到北京语言大学表示欢迎和感谢,崔校长表示“国际文化”的研究正是北语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对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一直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北语也衷心希望能够借这一平台为北京市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曹志耘副校长指出基地对北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力量,感谢市委规划办和市教委对北语的信任和支持。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在当下正逢其时,它既符合北语的办学特色,又符合国家文化发展的大要求。
随后,韩经太主任汇报了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2008-2011三年以来的建设情况。他首先介绍了基地建立的内在轨迹,即基地具有高起点的学术推进,具有核心期刊的历史支撑。随后又介绍了基地科研的基本数据,并指出基地科研的自主创新点:一是国际视阈下的中国文化研究,其中的创新命题为:“忘言名道”、“性情文化”、“儒道传习”。二是首都留学生博雅教育研究,创新命题是:“留学生博雅教育”。三是北京语言文化研究,创新命题为:“新京味文化”。四是外媒涉华舆情分析系统(News Monitor)。随即罗智勇副教授介绍了这一系统的网站建设情况,它是属于自主研发的、含有前沿技术的专用分析系统。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实时分析国外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情况,为政府决策支持机构、外事部门、新闻研究工作者提供国外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实时采集、存储、检索、统计、新闻话题挖掘与追踪以及舆情预警服务。接着,韩经太主任重点介绍了基地科研的代表作品,一为走向学术前沿,二为关注北京文化,三为注重调查研究,四为发挥咨询作用,五为凸显学校特色。最后,韩经太主任又介绍了基地发展的国际平台,对基地学术顾问与客座教授进行了介绍,对基地“国际文化”系列讲座做了举要。
汇报结束后,验收组专家查阅了资料,并展开了会议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基地的成果展板,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给人以突出印象。基地建设的外国媒体分析报道网站,有数据,有分析,体现了高层次的研究能力。在当前时代,这种外媒舆情分析极有必要,能够非常有力地为中央的决策服务。又认为韩经太主任所总结的基地工作的几大创新命题,都能够贴近研究实际和当下的文化发展要求,这些成绩在所有基地中是非常突出的。而且,基地的平台建设扎实全面,有国内一流专家,还有多位国外相关专家,这是一般基地难以做到的。同时,基地管理规范,研究方向定位恰当,研究方法上注重调查研究,现场五千余份的调查报告,具有很大的实证性。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这种鲜明的特色,乃是依托整个学校的特色而成就的,三年以来,基地的成绩突出,成果显著,正体现了北京语言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教委、规划办的领导发表讲话。王祥武主任表示,基地建设的思路清晰,工作有条理,成绩颇为突出,他代表验收组对基地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