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语国际教育高级讲习班(第2期)”在海内外教师的支持下圆满结束。北语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于2014年暑期成功举办了首届“汉语国际教育高级讲习班”。
参加本次讲习班的161名学员是从380多名报名者中筛选而出,共涉及137所院校,部分教师专程从德国、匈牙利、埃及、吉尔吉斯、美国赶来。本次讲习班共有教学负责人58人,在职教师94人,兼职教师及其他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7人,硕士学位的106人,学士学位的8人,可以说是教学负责人与教学骨干的强强结合。此外,每天都有来自北京高校的几十名教师旁听。在9天的时光中,学员们一起聆听讲座、探讨问题、切磋教学。
此期讲习班的课程安排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听取了上届学员的建议,侧重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并增加了工作坊,前后共邀请了18位海内外专家为学员进行讲座。在这18场讲座中,既有宏观的介绍与展望,亦有微观的实践与引导。讲座中,专家们倾情奉献,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做学问到做人,提供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为了让理论与教学更真实、贴切地结合,讲座中还邀请了一线教师做现场演示,播放了获奖教学视频等。本届讲习班特增设了工作坊,海内外的六位教师先后登场,学员们分享了工作坊老师所在国家和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构成、论文撰写、教材建设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困惑等。
本次讲习班还得到了北京语言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学校也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讲座的开展,使基地有可能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一线教师打造出高端的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讲习班落幕后,全体学员向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敬献了一面锦旗。本届讲习班继续秉承“三个一切”信念与目标,即“一切愿意学汉语的人都能够得到北语的帮助;一切推进汉语传播的组织和个人都应得到北语的支持和支撑;一切有利于汉语传播的手段都应为我所用。”师生们共同期待汉语国际教育高级讲习班(第3期)的到来。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第2期)课程安排(以讲授时间为序)
授课教师
|
讲授课程
|
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漫谈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研究
|
任鹰(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
|
基于语言类型特点的汉语语法教学
|
李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
教学信念与汉语教学
|
海内外汉语教师
|
工作坊
|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中国语言的规划
|
陈维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李孚嘉(国家开放大学教授)
|
学科视野关照下的立体化的汉语资源服务
汉语国际教育走向全民化时代的必备工具
|
罗青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
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汉语慕课(MOOC)教学的实施与案例
|
赵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
汉语教师的发音艺术
|
徐弘(美国特洛伊大学教授)
|
海外汉语教学与教师的培养
|
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
汉语教材编写与教学使用案例点评
|
丁安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课堂活动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
郭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中华文化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
崔永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
美国小学汉语沉浸式教学评介
|
苏英霞(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
语法教学原则与案例点评
|
聂丹(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的题目编写——兼谈汉语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
张辉(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
|
初级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应用
|
张旺熹(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汉语补语系统的认知理解与教学考量
|

学员代表为讲习班赠送锦旗

结业典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