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北语出版社主办的“‘国际汉语课堂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北语社杯’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大赛颁奖礼”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行,副校长戚德祥、校长助理、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张旺熹、孔子学院事业部主任陈丽霞、汉语学院院长曹文、副院长刘苏乔、汉语进修学院副院长彭志平、汉语速成学院院长刘长征、书记迟兰英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大力支持,教材处处长张彤辉也带领教材处部分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语社社长郝运主持。
戚德祥副校长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发言。他指出,教学资源是丰富和拓展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北语社组织的以“教学资源”为内容的大赛和学术研讨,正是促进国际汉语教学界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研究、建设和利用的一种有益尝试。两届教学资源大赛的成功举办,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具有普适性和开放性特点的教学资源,必将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他肯定了北语社多年来致力于多媒介的汉语教学资源开发的大胆探索,勉励北语社在行业内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张彤辉处长代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高度赞扬北语社组织的这项活动,希望大赛涌现出的优秀作品能够得到传播与推广,从而为国内外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他指出,目前汉语教学事业在全世界的发展态势喜人,但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方面,仍需着力在创新性、本土化和多元化等方面下大功夫。
第二届“北语社杯”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大赛自2013年11月启动以来,收到了国内外101个教学单位或个人的652份作品,其中独立作品233份、系列作品34套419份,覆盖了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写作、视听说、文化、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多种课型。大赛邀请到我校的(依姓氏笔画排序)王俊毅、刘长征、刘珣、苏英霞、张健、张辉、张黎、郑艳群、姜丽萍、崔永华、翟艳,以及校外的马燕华、卢福波、李红印、李孚嘉、李泉、吴中伟、吴丽君、张建民、林秀琴、岳辉、周小兵、孟长勇、翟汛、翟宜疆,总计25位业内学者担任评审专家。大赛组委会首先请专家组审议修订了大赛“评审标准”,继而又组织了作品初选、复选、终评等各项评审程序,最终评选出57个个人或团体奖项和8个组织奖项。
颁奖典礼上,北语社董事长兼总编辑张健代表组委会向大会汇报了本次大赛的组织情况及评选程序,郑艳群、刘珣、李泉等各竞赛单元的评审组组长还就本组作品特点及评审情况向大会做了说明。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依次揭晓了本届大赛各个奖项的评选结果,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品和证书。
与会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代表还就“国际汉语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展开了学术研讨。我校崔永华教授、南开大学卢福波教授分别以“后方法时代的汉语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设计,重在适宜”为题做了主题报告,我校汉语进修学院蔡建永老师、汉语速成学院于淼老师等8位获奖者在会上做了作品展示,评审专家结合展示作品也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点评。会议最后,我校刘珣教授做了大会总结。
与会专家与代表们纷纷对本次大赛及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大赛紧贴当前国际汉语教学实际,抓住了学科建设的薄弱环节,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务实的实践性,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业界提升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大赛的组织科学、周密,评选客观、公正,成果丰硕;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与参赛者的作品展示、专家点评都非常精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实际的指导意义。连续两届的“北语社杯”教学资源大赛渐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学界的一项重要赛事或学术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