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京市语言学会2014年学术前沿论坛暨第11届学术年举行

发布时间:2014-10-27  新闻来源: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处 

  2014年10月25日,由北京市语言学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14年学术前沿论坛暨第11届学术年会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办。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大数据时代的语言研究和语言生活”,旨在通过对科学技术进步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关注,探讨语言研究和语言生活面临的新课题。通知一经发出,立即受到各单位的关注。据统计,共有27个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与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会议不仅吸引了在京教学、科研单位、出版社等,还吸引了不少京外教师、学生(共11所高校)如:复旦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新疆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南开大学、渤海大学、济南大学等。   

  会议继承北京市语言学会的优良传统,设立“北京市语言学会青年语言学奖”,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研究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会务组共收到165篇文章投稿,发出会议邀请函后,收到参会文章135篇,其中88人参评。会务组邀请八位在京不同院校专家,对所有参评论文进行匿名初审、匿名复审,最终评选出1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10人。

  本届会期一天,上午举行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长孙德金教授主持,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致开幕词。

  开幕式后进行大会主旨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刁晏斌教授、内蒙古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呼格吉勒图教授、浙江大学刘海涛教授、北京大学詹卫东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分别做了报告《论全球华语的基础及内涵》《语言类型学与汉语教学》《数据密集型语言研究》《现代汉语树库标注与语法知识获取》《大数据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报告内容紧扣会议主题,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会时参会者与报告人互动交流,探讨学术问题,气氛十分融洽。

  下午进行分组交流会。参加分组报告的135篇论文按主题分为12个小组,论文内容涉及汉语语法、词汇和汉字研究、汉语方言研究、跨语言(方言)研究、第二语言(民族语、外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语言习得与测试、语言接触和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小组会上,大家就相关论文进行提问和讨论,专家给予热情的指点,大家深感受益良多。

  在年会的闭幕式上,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贺阳对分组讨论情况进行学术总结,学会领导为获得“北京市语言学会青年语言学奖”研究生和青年教师颁奖。本届大会在热烈、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与会者纷纷表示举办此类会议为教师、研究者、学生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意义十分重大。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