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北语逸夫楼第一会议室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语言研究所党委书记蔡文兰、副所长刘丹青、所长助理张伯江,我校党委书记李宇明,校长崔希亮、副校长戚德祥出席签字仪式。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处、科研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李宇明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北语是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每年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人次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已经为世界上17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5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学校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上优势明显,师资和研究力量雄厚,而且是具有语种最多的高校,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语言大学。他指出,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学术、师资和学生的资源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加强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语言学研究,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
蔡文兰书记介绍了语言研究所的概况:该所成立于1950年,是最早建立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之一。在老一辈学术大师卓有成就的引领和几代学人共同努力下,为发展我国的语言学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说,面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重任,双方实施战略合作的方向目标就是要落实到,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发展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设”,就是要落实到体现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和“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的2011计划,这是双方合作的工作重心,也是我们共同担当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双方合作要定位于开展重大基础领域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要着力于相关语言资源和语言信息化的建设和研发。在依托双方已有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的同时,要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挖潜新力,不断丰富和拓展协同创新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协同攻关和有效的互动,多层面、多领域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
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崔希亮校长和刘丹青副所长共同签署了全面展战略合作协议。
在国家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感召下,在全面加强提升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能力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北语与语言研究所本着长期稳定,互利互赢的原则,将共同建立协同创新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按照协同构建新型创新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在语言学领域推进学术创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积极谋划协同创新的长远设想和具体方案,以促进双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

李宇明书记致辞

蔡文兰书记讲话

崔希亮校长和刘丹青副所长签署协议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