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人民日报: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

发布时间:2013-03-05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胡洪江 何聪 朱磊 姚雪青 侯琳良 

  3月5日,是学雷锋日。5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雷锋精神开始根植大地、感动中国,不断凝聚起社会进步的正能量;50年后的今天,我们怎么学雷锋?本报邀请几位人大代表,聆听他们对雷锋精神的诠释。 

“最美90后”铁飞燕

 关键词 身边做起

  【人物】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昭通管理处普洱渡收费站收费员 

  【故事】2009年大年初二出门买菜,抱回一个弃婴,悉心抚养至今;2010年5月6日,18岁的她到四川绵阳旅游时,勇救落水工人。 

  【感言】学雷锋,不是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可能就是搭一把手或者其他小事。学雷锋,也不是犯傻,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学雷锋。” 

“最美洗脚妹”刘丽

关键词 力所能及

  【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颍上县人,在福建厦门做足底按摩师 

  【故事】10多年来,足底按摩师刘丽把辛苦打工积攒下来的钱捐资助学,延续了几十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荣获“感动中国2010年度十大人物”。 

  【感言】学雷锋,不一定要有钱,但一定要有爱心,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春节后,刘丽和朋友办起了“丽行公益”,搭建起一个公益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投身公益。 

  “爱心不分大小,善行不分先后,帮人也是帮助自己。” 

“最美孕妇”彭伟平

关键词 学会感恩

  【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人 

  【故事】2012年6月5日,安徽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一名2岁女童掉入水塘,危急时刻,27岁的孕妇彭伟平跳入近2米深的水塘中,救起了女童。 

  【感言】当前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令人揪心,不少孩子留守老家,由于缺少关怀和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学雷锋,要特别关注这些留守的孩子,让他们在社会关怀的温暖中健康成长,学会感恩,乐于帮助别人。 

  “善良的人终得好报。” 

“雷锋车车手”权太琦

关键词 立足岗位

  【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80后雷锋车手 

  【故事】秉承老一辈雷锋车手意志,在做好站内优质服务工作的同时,不分工作日休息日,风雨无阻坚持每天用雷锋车到火车站无偿接送特殊困难旅客。 

  【感言】学雷锋要避免形式主义倾向,不能“三月来了四月走”,要立足本职岗位学雷锋,把学雷锋跟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让学雷锋有长期载体,使学习活动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让雷锋精神成为中国青年的价值追求。” 

“雷锋家乡活雷锋”杨绍军

关键词 形成长效

  【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常德阳光孤儿院院长 

  【故事】十几年如一日,赡养多位孤寡老人,后来又卖掉自己的小酒厂,筹建孤儿院,抚养众多孤儿及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让他们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感言】学雷锋不是喊喊口号,而应该把雷锋精神融入血液,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政府要加强对公益组织的规范和扶持,通过公益组织,凝聚更大的力量,让学雷锋建立长效常态机制。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帮助一个人之后,会感到真心的快乐。”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