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重大专项“中国早期汉语书写体制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
2014年3月28日,由黄卓越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校级重大专项课题“中国早期汉语书写体制研究:从商周至魏晋南北朝”开题报告会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教学楼第一会议室举行。
开题论证专家组由清华大学中文系张海明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傅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尚学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彭亚非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牛鸿恩教授组成。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处长李庆本教授以及子课题负责人等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开题会。北京语言大学文艺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旁听了会议。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主持。
会议首先由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处长李庆本教授对校级重大项目设置情况以及开题要求做了简要介绍。接着,本课题首席专家黄卓越教授就该课题的立项背景和意义、前期研究方案做了简要介绍,着重从课题的提出及对核心概念的描述、课题的几个预设性意义、课题的框架和目标、若干子课题的初步设计四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描述。黄卓越指出,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从书写与书写史的概念入手,重新梳理与解释中国早期文本与文献的历史发生与演变过程。“书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最终还须落实到具体的文本,从这个角度看,仍会与过去的文本研究相关及可衔接;但同时,“书写”又不同于文本文献,而是指一种行为方式,即具有外指性的内涵,涉及到书写的条件或背景等,其中至少包含有三个外部的要素:物质工具手段,书写人以及起到更深层作用的社会指令或社会观念。由此可见,“书写”概念的引入,等于是在过去长期执定的文本研究之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考察层面。“体制”的概念,在这里主要是指文本和文献的内在惯则或习则,它既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也是一种更为抽象的“语言形式”或“语言结构”,这样一种定位也意味着对书写史的研究还是要再次返回到文本的考察中,但已经不同于过去那种文本中心主义的研究。在黄教授看来,在文本的惯则之中,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是文类的惯则,这也是惯则研究的出发点,进而则可再推进到对叙述的方式、修辞习惯等的研究。根据我们目前的课题设想,也可以将书写细分为原创性的书写和二级书写,二级书写涉及到版本、改写、注释、评论、编辑等一系列的程序,这些都将包容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中。黄教授接着也介绍了项目的具体安排、预期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际面临的困难等。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介绍,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予以了高度评价,并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议。尚学锋教授在评议中谈到,本课题对旧的以“审美”为中心的研究模式提出了挑战。事实上,早期的书写并没有明显的文学性观念,先秦的文章更为注重的是应用性和实用性,或者可以说是跨于文学性与非文学性之间的;古代散文与口头传诵的诗歌不一样,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字为媒介,其目的是为了应用和记载,继而也会形成一定的体制,因此从书写角度出发的研究可以改变旧的文学史研究的模式。课题中提出的二次书写的概念也很重要,比如解经的传统就很值得研究,它关涉到相关的知识范围、意义、规定等,已经不是单纯的文本注释。张海明教授认为本课题的理论性很强,是很有新意的一种学术构想,借此可以加强关注早期书写从“言”到“文”的演变过程;将文字和口语的关系纳入到研究范围中,这也涉及到书写文字出现以后哪些词类或句法是与口头表述相应的,哪些又发生了变化等。傅刚教授认为,本项研究是一个系统的创新性工程,而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也必然会伴随有新的成果的出现。文体的产生基于社会活动(政治、经济、人的身份变化等)的需要,而书写工具的作用也会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值得认真探讨。但是此项目的难度也会很大,比如对先秦时期口语和书写关系的考察、在具体论证与落实时,就会存在相当的难度,至汉代以后,则这些难度会相应减少一些。西方当代汉学研究的不少学者目前也在关注与之相关的问题,我们要对他们的一些想法做出必要的纠正,开辟出自己的一条研究中国传统汉语书写的新路。彭亚非教授认为本课题有很大的抱负,似乎想就此而构建一套中国传统的书写文化解说体系,本课题的深入开展也可以解决文论史、文学史上很多基本的问题。相对于西方书写文化和书写理论,中国书写理论是建立在文言中心主义的基础上的,其中如象形释义、构形释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从目前看来,书写研究的难度主要还是在于起点不甚清楚,比如初始的中国文字就很凌乱,虽然后来形成了文言,但文言与口语的中间环节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中国书写体制与西方书写文化的再一个差异是,汉字在中国传统中是与神圣性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而语言的统一性又与政治、民族的统一性问题紧密关联。就此而言,对中国书写文化、文章文化的研究,在面对西方书写理论时,就要有“求异”思维。牛鸿恩教授指出,本课题内容很丰富,涉及面很广,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解释系统,报告中介绍的书写形成的三个外部要素即物质工具、书写的人、社会指令,每一个环节都值得认真考察,二次书写与原创性文本的关系的提法很有启发性,但鉴于研究的难度,可以考虑将研究的范围再集中一些。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对本课题目前提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再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科研处处长李庆本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肯定了专家的意见,并鼓励课题组以优秀的研究成果结项。黄教授表示,本课题主要目的是提出问题,然后也尝试建立起一套新的书写阐释体系,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一些带有根本性意义问题。除了课题组自身的努力之外,也需要学术界同仁的配合,由此也希望专家们在今后仍然能关心、关怀课题的进展,协同我们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撰稿:陈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