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魏德胜教授主讲汉语言文字学专题系列第九讲

发布时间:2016-05-06  新闻来源:人文社科学部 巨爽 

    5月5日下午,在教五110教室,来自北语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的魏德胜教授为校内外师生带来了一场讲座,主题为“以简帛文献论证《说文解字》”。

    魏老师先简单陈述了近代简帛文献的研究成果,点明了由于文献失传、后人篡改所导致的相关研究方面诸多遗留问题。随后,魏老师简述了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对研究《说文解字》的价值:一是作为一手资料,其内容真实可靠;二是与《说文》时代相近,可能是许慎参考过的资料。

    在“简帛及简帛文献概览”这一部分中,魏老师分简牍和帛书两类列举了相关的实例,通过实物照片细说了不同材质及不同年代简牍的内容及特点,又通过展示已有研究成果的数据表介绍了已有简帛文献在全国的发掘研究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在帛书部分展示出的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帛书上丰富的文字内容和奇异的图画使大家纷纷做出猜测,讲座气氛十分活跃。

    魏老师分析了《仓颉篇》与《说文解字》的关系,并指出作为秦汉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仓颉篇》是《说文》的收字基础,也同时通过具体的例证证明了其对《说文》部首的启发作用。在“简帛文献的用字情况与《说文解字》”这一部分,老师向在场听众展示了大量的字例,用以说明《说文》收字有所依据,并可与秦汉出土文献互证的观点,也通过分析李守奎、王贵光等前辈的研究,对王国维“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加以论证。

    最后,老师举例说明了“秦汉出土文献论证《说文》对字义的说解”,阐释了秦汉简帛文献对研究《说文》的重要作用。讲座临近尾声,大家积极提问,向魏老师寻求答案,老师也在思索之后给与了适当的解答。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热烈的掌声既献给魏老师,也献给我国古代伟大的经典文献。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