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应语言科学院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之邀,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Gabriele L. Strauch作了题为“美国的双语教育”的学术讲座。
Gabriele L. Strauch教授的讲座内容首先从美国历史上的几次移民谈起。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历史上的几次移民潮都有大量国外移民定居美国。这就必然地带来了语言交流问题,如何制定相关语言政策也因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在语言政策制定方面当时的美国有两个派别,比如以美国前总统里根为代表的一派支持全英语教育,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就业及国民团结。另有一派则支持双语教育,认为单英语教育有违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早期移民由于多从事体力劳动,对双语教育的要求呼声不是很高。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权运动高涨,带动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出于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等多方面的考虑,移民对双语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于1968年颁布《美国双语教学法案》,旨在促进双语教学以及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这项法案虽然出于善意的考虑,但实际上并没有给移民学生与非移民学生带来同等的机遇。教授随后举出美国最高法院受理的两项诉讼案说明这一问题。1998年,加州政府首先推出政策,实施全方位英语教学,随后各州纷纷效仿。这一举措引起美国社会广泛讨论,教授列出几幅漫画解释了这一现象。非本土学生虽然接受了英语教育,但运用起来却不如本国语言自如。2002年,布什总统颁布《英语习得法案》以确保美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达到一定标准。但从今天看来,这项法案有其弊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便是使教学工作变得呆板。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更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2016年美国有望通过“21世纪多语言教学法案”,以促进社会进步。
Gabriele L. Strauch教授带我们回顾了美国社会的双语教育历程。整场讲座生动形象,在场师生纷纷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对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的看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讲座由语言科学院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合办,语言科学院副院长司富珍教授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