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张维佳教授参加第五届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

发布时间:2014-03-26  新闻来源: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 

  3月22-23日,我校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维佳教授参加第五届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本次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论坛在成都望江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日本爱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历史音韵学领域的著名专家20多人与会研讨,30多位研究生旁听了会议。我校博士生崔蒙、张驰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汉语方音与历史音变。会议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敏教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健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社科院郑张尚芳和麦耘教授,日本爱知大学臼田真佐子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雷汉卿教授等做了大会专题发言,题目分别是《现代汉语的合口增音变化》《从“歌豪同韵”看所谓“蜀闽相近”》《汉语音韵研究在日本(2011—2012)》《论< 俗务要名林>音注所反映的浊音清化的道路》。

  我校张维佳教授在分组讨论中做了《甘肃省宕昌县之“宕”变读原因》的发言。近十年来,甘肃省宕昌县政府部门奔走呼告,希望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专家为本县县名正音,采用当地人的读音“tan4chang1”来称宕昌县。宕昌县委2005年曾正式向国家语委、中国地名研究所咨询该地名审音问题;2013年,历史文献纪录片《哈达铺:1935》拍摄组在宕昌县拍摄时,当地群众为本县名称问题与摄制人员发生矛盾,致使该片至今公开播映。宕昌县是全国著名中药材基地,但如何向国内外推介宕昌县这一重要品牌,当地人认为很难讲其土产的名贵药材与跟“荡娼”读音一样的“dang4chang1”联系起来。为了解决这个地名审音问题,2014年2月中国地名学会、中国地名研究所召集由民族语、汉语方言、民族历史、地名文化、羌藏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展开论证,以冀提出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作为参加那次地名论证会的专家,张维佳教授认为:宕昌之“宕”读tan4,与当地历史上少数民族(羌族)语言无关,是汉语西北方言内部历史音变的结果。由两条规则致使当地读音发生了由“dang4chang1”到“tan4chang1”的变化,一是古全浊声母次清化使其读作t-;二是古全浊声母上声字读入去声字,使其为避讳同音字“荡(放~)”而改读-n尾韵。而变读时间大概在宋代前后。如果要给“宕昌”加一个特殊地名读音,只能依据“名从主人”原则加以处理。张维佳还主持了大会发言并做点评人。

  我校博士研究生崔蒙、张驰也分别做了《语言地理学的性质透视和方法实践》《日本汉诗集< 怀风藻>用韵研究》的小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好评。

image001

开幕式

image003

小组发言 

image005

会议间隙,张维佳教授与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合影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