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著名语言学家马真先生应邀为北语师生作讲座

发布时间:2013-11-14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 

  10月16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主南102教室内座无虚席,人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家系列讲座”第四讲如期举行。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马真先生应邀为北语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我关于虚词“也”的研究》的讲座,从个例探讨汉语虚词的总体研究方法。来自校内外的两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马真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等,曾出版《简明现代汉语语法》、《虚词》、《现代汉语虚词散论》、《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等专著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尤其是虚词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

  马真先生的讲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马真先生用丰富的语料阐释了“副词'也'的基本语法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并总结了于1982年发表的《论“也”》的思路及研究方法。其次,马真先生介绍了“对副词‘也’用法的进一步考察”。最后,马真先生讨论了关于"对郭锐(2008)关于‘也’的分析的回应"的问题。

  马真先生以“也”作为研究个案,详细介绍了自己研究虚词的整个研究过程,讲座以“自觉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开始并将这一主题贯穿讲座始终。在讲座中,马真先生不断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展示如何从书本上、从实际语言中发现问题,如何在分析问题时甄别材料,以及如何在解决问题时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人文学院院长助理、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施家炜副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并作总结,认为讲座有三点重要意义:其一,指出第二语言教师不仅应具备教学能力,同时也应具备研究意识和独立的研究能力,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研究;其二,告诉我们何谓研究能力,即质疑、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如何使用比较的方法,如何鉴别语料,如何内省,如何做有心人,以及如何多方位思考问题;其三,讲座表面是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实质上,“精细的描写本身也是一种解释”,也能揭示规律。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