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应邀为北语师生作讲座

发布时间:2013-10-07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 

  9月25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主南102教室内座无虚席,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先生应邀为北语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教学——从‘把’字句谈起”的专题讲座,来自校内外的两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正在北语访问的著名日本学者郭春贵教授也聆听了讲座。

  陆俭明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现代汉语句法、现代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著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的论文多达280余篇。

  讲座中,陆教授首先提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必须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以多元化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方针。他指出,汉语教学是个独立的学科,它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为核心同时会关涉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学科。汉语教学最直接的任务是教会外国学生掌握好汉语。汉语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怎么让一个零起点的外国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尽快最好地学习、掌握好汉语 ”。陆教授以“把”字句为例,指出目前 “把”字句教学的不足所在,提出还应从其内部的语义配置和语言信息结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到“把”字句最经常使用的交际场合是:要确保“处置者”“致使者”或“认同者”为话题,并要凸显传递“积极处置结果”“主观致使结果”或“主观认同结果”这一信息,还得让听话人清楚所处置的、所致使的或所认同的是什么,同时使句子含有较强的主观性。陆教授在讲座中还以丰富的例证说明,学习语言学理论对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讲座最后,陆教授鼓励大家多读书,多思考,有意识地做好四方面的“转化”工作,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最终传授给学生,这也是他对大家的殷切期望。

  报告中,陆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同学和老师,大家踊跃参与讨论,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人文学院院长助理、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施家炜博士主持了本场讲座,她最后对陆教授的讲座作了总结,认为讲座体现了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接口思想,也体现了学术研究中的多元论思想。此次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引发了同学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的深入思考。

  本场讲座是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和教务处本学期共同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系列专题讲座”的第二讲,该系列讲座将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汉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结构研究等专题作学术报告,讲座面向对外汉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该系列讲座同时也是人文学院3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中的一个专题系列。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