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开讲

发布时间:2017-12-28  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12月26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道路大讲堂”第12讲在主楼209室举办。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秘书长赵晏彪应邀主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

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开讲(20171226)324


讲座由北语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共同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文阁院长主持讲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徐宝锋教授出席了讲座。参加本次讲座的有国际政治专业以及思想政治专业的研究生,以及人文社科学部2016级的全体学生。郭之恩老师的团队和北语国际关系兴趣协会协助进行了视频录制。

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开讲(20171226)457


丁文阁院长介绍说,赵晏彪秘书长荣获多种文学奖项,其小说散文多次入选语文教材,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他写的《中国创造》,从记者和作家两个视角记录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时代制革。同时,由赵秘书长任总监制的电影《永远的绿盖头》是中国电影首次登录南美洲并荣获大奖。

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开讲(20171226)326


讲座伊始,赵晏彪秘书长向同学们讲述了受到我校刘利校长的启发,从而有了本次讲座主题“中国创造和文化自信”的故事。他立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首先从自己个人工作经历中的五个创新案例和亲自采访企业时的感悟出发,指出创造力就是创新力。任何一个主体的强大都要有创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强大的心脏。他认为创新精神与文化自信相辅相成,人没有创新的精神就不会有文化的自信。领先半步是成功,步人后尘是无能。并通过列举泰森成功的源泉、华为获三项通讯技术大奖和武汉长江大桥建造时的故事,提出要想“敢为天下先”就要有胸怀、有眼光、有格局。

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开讲(20171226)720


赵晏彪秘书长通过科学家杨振宁老当益壮、同仁堂多年如一日坚守品质、导演阿涅斯·瓦尔达不惧世俗眼光的三个特点鲜明的例子,由小见大,指出文化自信表现为三个方面:文化的素养,道德的规范,强大的心脏。在文化创造中,要坚守和传播经过岁月考验的优秀文化,要抛弃“文化不自信”的精神束缚,要切合实际——领先半步永远不败。

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开讲(20171226)875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赵晏彪秘书长就如何把握规矩与创新的度、做学问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中西方文化如何贯通、个人与国家自信的关系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国道路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2讲“中国创造与文化自信”开讲(20171226)963


赵晏彪秘书长的讲座角度新颖,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观点有力又充满人文情怀,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他寄语北语学子要朝气蓬勃,谦虚谨慎,认认真真的做学问、老老实实的做人。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