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下午,英国剑桥大学袁博平教授来访我校,对剑桥大学历史、教育体系以及招生情况作了精彩介绍,并为外国语学部师生作了题为“汉语二语习得中的界面研究”的讲座。
袁博平教授从校史、教育体系、招生信息三大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剑桥大学这所具有八百年历史的世界名校。通过列举诸多知名校友并讲述自己在作为剑桥大学校长助理期间参与的多次国家重大外事活动经历,袁博平教授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将剑桥大学深厚的人文和历史情怀传递给了在场的师生。袁教授对剑桥大学的学生构成、教职员工、学校发展、学校结构以及报考剑桥大学的注意事项、录取程序以及面试考查要求等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学生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向袁教授提出疑问,他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鼓励大家积极争取到剑桥求学的机会。
在“汉语二语习得中的界面研究”讲座中,袁教授就自身经历以及比对成年人二语习得与儿童一语习得的不同入手,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中心:二语习得的界面问题。随后,他通过一系列的实证性研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验证并得出了其在“句法—语义”界面、“句法—语篇”界面和“句法—语用”界面中并不完全适用,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表现的结论。而二语习得中不稳定和不确定来自于界面所需的过多的信息处理量。如今西方对于西、德、法等二语习得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领域还是“未开发的学术处女地”,因此袁教授也号召大家更多地投身于此领域的研究,为语言学及世界语言的发展与传播作出贡献。
袁博平教授是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及语言学Reader、博士生导师,主管剑桥大学的汉语教学,同时还是剑桥丘吉尔学院院士、学术督导。他的研究方向是语言学理论及二语习得,目前的研究领域是二语习得中的界面问题,特别是句法-语义、句法-语篇、句法-语用之间的界面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他曾在多个国际学术刊物和中国的学术刊物,如Language, Linguistics, Lingua,《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 《现代外语》等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目前也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同时担任若干家中国和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
讲座中,袁教授由浅入深,将晦涩难懂的术语解释得简明清晰,其极具前瞻性的研究给予在座师生极大的启迪与帮助。整场讲座座无虚席,师生们都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受益匪浅。在讲座的最后,袁教授还就实验的具体细节以及虚词习得等相关问题与师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
袁博平教授来访期间受到我校外国语学部张宝钧主任和高明乐副主任的会见,双方就两校间的友好合作交流进行了洽谈。袁博平教授的讲座也受到了学校师生们的广泛关注,语言科学院施春宏教授,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江新教授,外国语学部英语学院吴平院长、穆杨副院长以及师生代表也前来聆听讲座,并就具体内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袁博平教授作讲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