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主办了“学习风格” 跨文化学生对话讨论会。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和学生就不同学习风格的特点、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采取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

讨论会邀请到了乔治梅森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教育学院教授Beverly Shaklee博士作为特邀专家,孔子学院院长高青教授作为主持人。

此次讨论会是梅森孔院全球跨文化沟通理解系列对话活动的一部分,选择“学习风格”作为主题有两个目的:其一,促进教学。对学生来说,通过讨论,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风格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说,通过讨论,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如教育学院Beverly Shaklee教授所说:“这次讨论不但使学生受益,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二,增进乔治梅森大学的美国学生和国际学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深化他们之间的交流,并为国际学生融入美国大学校园、展现多元化文化提供平台,真正发挥全球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参加讨论会的师生来自美国、中国、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多个国家。在两位教授就此次讨论会和主题作了简单的说明后,参与者分为4组,主要围绕自己的学习风格、影响自己学习的因素及对教师教学的期望等问题,结合切身经历,阐述各自见解、倾听来自不同文化的声音、展开了热烈友好深刻的讨论。

在活动中,美国学生增加了对其他国家的深入了解,更加具备国际化视野;而对国际学生来说,与美国学生交流,得到了锻炼口语的机会。会后,参与者们纷纷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充分肯定。一位沙特阿拉伯学生Dmoohi说:“这次讨论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希望以后能够参加更多的孔院举办的类似活动。”还有学生表示:“以前对自己的学习特点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次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平时与美国同学接触的机会不多,在这次讨论会上,结识了热情的美国同学William。感谢孔院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参与活动的教授们纷纷表达了对孔院活动的赞赏,认为这类跨文化交流活动非常有价值,让他们及他们的学生获益匪浅。

梅森孔院的全球跨文化沟通理解系列对话活动,是孔院将中外文化沟通充分融入大学国际教育体系的重要尝试,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学生资源,以学生为核心,以普及多元化全球思维模式为目的。孔子学院不仅仅是中外交流的桥梁,更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理应成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并成为所在高校国际化领域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