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孔院新闻 -> 正文

拉罗谢尔孔子学院举行春节文化周

发布时间:2025-02-12  新闻来源:孔子学院工作处 

 

辞别祥龙迎灵蛇,新春瑞气满人间。2025年2月4日至7日,法国拉罗谢尔孔子学院蛇年春节文化周如约而至。舞龙表演、民乐武术、书法美食……这场跨越四天的文化盛宴,吸引了数百名市民、师生参与,让这座大西洋畔的海滨城市浸润在红火的中国年味中。

开幕:金龙腾跃,中法共迎蛇年

法国时间2月4日下午6时,拉罗谢尔大学图书馆门前,一条金龙随鼓乐声凌空起舞。舞龙队伍穿梭盘旋,引得市民驻足欢呼。随后,春节文化周开幕晚会于拉罗谢尔大学学生之家启幕,200余名师生、市民齐聚一堂。

孔院外方院长玛蒂娜-海博(Martine Haibeau)在致辞中表示:“春节是共享文化的桥梁。”拉罗谢尔大学副校长费尔南多-佩德拉萨-迪亚斯(Fernando Pedraza-Diaz)则强调:“孔子学院十六年来的努力,让更多法国人读懂了中国。”

晚会节目尽显中法交融:中国留学生以《青海摇》舞动青春活力;中法学生联袂演绎古典舞《望春风》,柔美舞姿诠释东方美学;华人乐团“YU空间”则以《灯火里的中国》等民乐新编,赢得满堂喝彩。

童趣传承:小手剪窗花,童心悟年俗

2月5日,马西里(Marsilly)小学的10多名孩子在海风中体验了中国年。他们跟着孔院老师学剪“灵蛇”窗花,用彩笔涂绘生肖图案,还模仿孙悟空在沙滩上“大闹天宫”。“原来中国孩子过年要贴红色剪纸!”8岁的露西(Lucie)举着自己剪出的歪扭小蛇笑道。活动尾声,孩子们用刚学会的太极拳招式“白鹤亮翅”合影,稚嫩的动作逗笑了在场老师。

笔墨传情:6岁到70岁的“中国福”

2月6日的书法工作坊上,6岁的托马斯(Thomas)握着毛笔,在老师指导下写下“大小多少”;70岁的退休先生塞热-梅尚(Sérge MECHAIN)则反复练习“中法友谊”,笑称“比法语字母难多了”。

拉罗谢尔大学图书馆馆长拉乌尔-韦伯(Raoul Weber)驻足良久,最终提笔写下“福”字。“这个字倒贴代表幸福到来,对吗?”他向工作人员确认后,小心翼翼将作品收入包中,“我要把它贴在家里的门上!”

尾声:麻将桌旁的“新年快乐”

2月7日傍晚,文化周在欢声笑语中迎来高潮。法国女士伊莉莎(Elisa)第一次摸到“麻将胡了”,兴奋地与牌友击掌;卡拉OK区里,《最炫民族风》的中法双语合唱引发全场跟唱;手捧“福”字的孩子们穿梭其间,为这场文化盛宴添上一抹红色。市民洛伊克·勒布拉斯(Loïc LE BRAS)感慨道:“原来春节不只是中国龙和红色,它让人与人靠得更近。”孔院学员、拉大员工维罗妮克(Véronique)表示:“非常享受春节的文化氛围,我看到了年轻人的热情,并感受到了孔子学院团队的精心筹备。”

 闭幕:文化盛宴 欢聚一堂

四天,十余场活动,逾千次微笑——拉罗谢尔孔子学院的蛇年文化周落幕了,但学校门前的“福”字依然鲜红,孔院墙上的儿童画作尚未取下。这些中国年的印记,正悄然沉淀在这座法国城市的记忆里。正如拉罗谢尔大学文化与传播副校长马加利-弗洛雷斯-朗茹(Magalie Flores-Lonjou)女士所说:“文化不是单行线,而是交汇的星河。”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