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新闻网9月2日电(通讯员 李思安琪 摄影 May)8月28日,玛希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艳、外方院长张曹武、外方副院长王澜鹏及孔院志愿者一行访问泰国百年名校瓦塔娜女子学院(Wattana Wittaya Academy),成功举办以“书写祝福·手作光明”为主题的中文文化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语言教学的延伸,更是中泰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一次深度对话。
上午8时,活动开幕式在学校历史礼堂举行。Wattana校方代表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自1874年建校以来坚守“智慧、品德、服务”的办学理念,并强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期待通过中文这座桥梁,让学生理解更广阔的世界,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领导力。玛希隆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张曹武在回应中表示今天所写的每一个‘福’字、制作的每一盏灯笼,都是在为中泰友好的未来添彩。随后,Wattana校方代表和院长交换礼物。

Wattana校方代表倪丹(左)和孔院中方院长林艳(右)交换礼物
书法活动吸引了101名学生参与。志愿者李老师通过PPT介绍了“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并讲解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方法。在书写“福”字环节,外方副院长王澜鹏为学生们示范了“福”字的笔画顺序和运笔技巧。中方院长林艳、外方院长张曹武与六名玛希隆中文系学生一同巡视课堂,耐心指导学生练习。


书法活动结束后孔院团队与Wattana师生合影
校园参观环节成为双方教育理念交流的契机。校方代表倪丹介绍道:“Wattana的校园建设秉承‘花园中育人’的理念,这座建于19世纪末的校舍仍保留着维多利亚时期建筑风格,与泰式庭园相融,象征着我们对传统的珍视与开放的态度。”经过学生自洽的“静思廊”和记录历代校友事迹的“英才墙”时,孔院团队对学校“融贯古今、育才为先”的教育实践表达了高度赞赏。
灯笼制作活动于上午十时开始。李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并逐步演示了制作步骤。外方副院长王澜鹏在巡视指导时鼓励学生细心操作,体会手工制作的乐趣。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开心地展示自己完成的灯笼,并与作品合影留念,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Wattana学生拿着灯笼作品与孔院院长们合影
中午,双方在学校食堂共进午餐。席间,Wattana教师分享了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与行为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如“德育积分制度”和“静默修养课”。孔院团队则介绍了玛希隆大学孔子学院的品牌文化活动及“中文+”教育理念。双方均表示,期待未来在师生互访、文化体验工作坊等方面开展合作。
餐后,校方代表陪同孔院团队漫步校园,并重点参观了具有近150年历史的玛顿礼拜堂(Mattoon Church)。这座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静立于一片宽阔的草坪之上,不仅是学校悠久办学历史的见证,更是其精神文化的象征。双方在这座标志性建筑前合影,为本次深入的文化交流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临别前,双方在学校具有150年建筑历史的玛顿教堂(Mattoon Church)前合影。林艳院长诚挚表示,Wattana学校对教育传统的坚守与创新令人感动,这与孔子学院‘立足本土、融合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校方代表回应:“这是我们第一次迎来如此深度的中国文化体验,希望‘福’字与灯笼能成为学生们认识中国的美好开始。”

Wattana校方代表倪丹(前排右一)与孔院团队合影
编辑:陈思远
审校:姚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