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孔院 -> 正文

拉罗谢尔孔子学院举办“美食与汉语,字里行间”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9-19  新闻来源:孔子学院工作处 

北语新闻网9月19日电通讯员 申笑妍 摄影 申笑妍)为庆祝全球孔子日,拉罗谢尔孔子学院于9月16日成功举办了“美食与汉语,字里行间”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教授(Joël Bellassen)主讲,孔子学院法方院长马丁娜·海博(Martine Raibaud)、中方院长李小丽、拉罗谢尔大学国际处主任斯蒂芬-艾玛德(Stéphane Aymard)、拉罗谢尔大学副教授白志敏出席。近百名师生及汉语爱好者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关于饮食、语言与文化身份的深度思辨。

讲座伊始,白乐桑教授便抛出一个深刻命题:在全球化浪潮中,什么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基本却又最具抵抗全球化的元素?他从汉语“衣食住行”这一四字习语切入,指出“衣”“住”“行”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全球化,唯有“食”还顽强地捍卫着文化的独特性。

白乐桑教授别出心裁地将中法两国的饮食习语进行混搭,邀请听众竞猜,点燃了全场气氛,也巧妙引出核心观点:饮食是洞察文化的密码。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白乐桑教授将焦点转向中国美食,并将其精妙地概括为一种“哲学式的美食”(une cuisine philosophique)。他从多个维度阐释了这一观点。如中国餐桌为圆形,象征团圆与和谐;宴席中菜品的数量常为“八”,寓意吉祥;中餐所有菜肴同时上桌,体现了一种全局性与和谐平衡的哲学;中国饮食文化高度重视“五”这个数字系统——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谷、五畜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与生命观。

此外,教授还用生动的比喻诠释了中国四大菜系的文化人格:淮扬菜如典雅少女,鲁菜如北方汉子,粤菜如贵族王子,川菜如文人学士,令人拍案叫绝。

讲座结束后,孔院为大家准备了精致中式茶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探讨汉语的奥秘,将讲座中领悟到的“字里行间”的智慧,融入到“舌尖之上”的切实体验中,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白乐桑教授以其横贯中西的视野和深邃的学术思考,不仅带来了一场关于美食的盛宴,更引发了对文化根性与身份认同的深刻反思,完美诠释了 “不懂得饮食之道的人,便不懂得生活之道” ,获得了全体与会者的高度赞誉。随着茶歇的欢声笑语渐渐落下帷幕,本次孔院日活动也圆满结束。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