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新闻网10月31日电(通讯员 王皓滢 摄影 宋蕊竹 王皓滢)10月17日,锡比乌孔子学院在M16教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筷’进嘴里来——中国筷子与餐桌文化体验”的汉语角活动。本次活动由王皓滢老师主持,吸引了21名来自社区、大学和中学的中文学习者参与。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走进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世界,感受中华礼仪与智慧的魅力。

王皓滢老师以机智风趣的语言开启讲座,引得同学们笑声不断,活动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而融洽。随后,她带领大家一起探寻筷子的起源与发展,从最早的竹木筷到后来的金属筷、象牙筷,筷子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人饮食习惯与文明发展的轨迹,学生们也体会到这双看似简单的餐具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王皓滢老师邀请同学们现场练习使用筷子。原本信心满满的大家,一旦动手便状况百出——有的同学夹得手忙脚乱,乒乓球总是不听话地滚走;有的则小心翼翼地“对准目标”,结果夹到一半笑场;还有同学把筷子握成了“笔”。学生们互相打趣、相互鼓励,从最初的笨拙到逐渐熟练,在欢乐中真正体会到了筷子的精巧与趣味。一位学生笑着说:“用筷子也是门技术!”

通过对比中西方用餐文化,皓滢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的餐桌不仅是进餐的地方,更是情感交流的场所。无论是家人团聚、朋友聚餐,还是节日宴席,筷子总是连接人与人、心与心的纽带。中国人通过筷子表达“和”“礼”“分享”的生活智慧与价值观。她还介绍了几条餐桌礼仪——筷子不可直插饭碗中,也不应敲打碗盘或在菜肴中翻找——这些细节体现的,正是中国人对他人的尊重与谦和。



讲座之后,活动进入互动体验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筷乐传球”挑战,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乒乓球在筷子间上下翻飞,欢笑声此起彼伏。刚开始,许多同学因为不熟悉筷子的使用频频“掉球”,但经过几轮练习后,大家渐入佳境,配合默契。在队友和老师的鼓励加油声中,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与合作的氛围。
活动尾声,学生们仍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询问更多关于中国餐桌礼仪和文化的故事。一位学生感慨地说:“筷子真的很难用,但我一定要学会。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筷子代表着家人之间的温情与尊重。学中文,也要学会用筷子。”

通过这次汉语角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使用筷子的技巧,更深入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那是一种从“手”到“心”的文化体验,是中国文化“礼”“和”“亲”精神的传递。
从语言学习到文化认同,锡比乌孔子学院的汉语角再次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促进友谊交流的桥梁。锡比乌孔子学院也将继续通过此类汉语角活动,让更多外国朋友在互动与交流中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