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党建引领 学风跃升 -> 正文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东系学生党员参访沙特国王图书馆北大分馆

发布时间:2025-11-03  新闻来源: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北语新闻网11月3日电通讯员 葛沁岚  摄影 谭赛男)10月31日,我院中东系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在辅导员吴云老师带领下前往沙特国王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开展参观交流。沙特国王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副馆长徐月,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学生代表与我校师生共同参加活动。此次交流旨在深化高校青年人才互动合作,推动阿拉伯语学科建设共进,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明互鉴与人才培养。

在活动开始前,师生们首先走进沙特国王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该馆作为沙特阿拉伯王国在海外建设的重要文化交流基地之一,于2017年在北京大学正式设立,是北大与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公共图书馆合作的关键成果。馆内收藏阿拉伯典籍、伊斯兰文化研究文献、古籍资料与特色文创藏品,长期承担促进中沙文明对话、推动阿拉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职能,已成为国内高校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沙特国王图书馆北大分馆副馆长徐月在致辞中对我校师生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本次交流是两校阿拉伯语学科深化合作的重要举措,希望借助此次机会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扩大阿语教育的人才与学术合作空间。

中东系辅导员吴云老师对图书馆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希望以此次参访为契机,强化两校学生间的交流互鉴,拓展学习视野,携手在阿拉伯语学习与国别研究中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成果。

在学生交流环节,双方师生围绕语言学习、文化理解、专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25级区域国别专业研究生党员韩沂珊同学结合自身阅读阿拉伯语原著的体会,强调语言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媒介。她指出,青年党员更应在跨文化理解中锤炼全球视野,以知识为桥梁,以交流为纽带,在推动文明互鉴中展现使命担当。

23级本科生任若冰同学作为“阿拉伯语+石油工程”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分享了语言与能源领域交叉学习的独特经验。她谈到,沙特国王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本身就是中沙长期友好交往的见证,复合型专业人才应准确理解语言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随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学生王品澄介绍了北大阿语系语言学习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培养特色,包括语言基础训练、国情课程融入以及二年级之后的语言学、文学与文献方向研究培养。阿语系班长周紫源分享了班级建设与多元文化背景学生融合的经验。

在学科建设讨论中,吴云老师介绍了我校区域国别学研究的改革举措及“阿拉伯语与石油工程”联合培养项目实施情况,强调该项目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海外实习与双学位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徐月副馆长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高校阿语学科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拓展语言人文研究的新空间。

座谈结束后,在图书馆和利南老师的引导与讲解下,我校师生参观了馆内文化展陈。从2018年“中阿书法文化交流展”的融合设计,到珍藏的各类古籍与丝绸制品,师生们沉浸于灿烂的阿拉伯文明之中。和利南老师详细对比了中阿书法的艺术特点,并重点讲解了“求知,哪怕远在中国”这一圣训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衍生,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明互鉴课。

随后,在讲解员与老师陪同下,我校师生游览北京大学校园,参观李大钊先生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欣赏未名湖畔的优美景致,深切感受百年学府的人文底蕴与学术风范。

此次参访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校与北京大学在阿拉伯语学科领域的合作纽带,为两校学生创造了宝贵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深入了解阿拉伯文明与兄弟院校的学习模式,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在推动中沙友好、促进文明交流中的责任担当。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