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08-29  作者:语言科学院 点击量:

由北京语言大学计量语言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与浙江大学“大数据+语言规律与认知”创新团队联合举办的“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研讨会,于2019年8月9日至11日在内蒙古大学学术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安徽建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的四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于8月9日上午在内蒙古大学学术会议中心开幕。开幕式由内蒙古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达胡白乙拉主持。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额尔很巴雅尔副校长首先代表会议举办单位向与会专家与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大学的办学历史与特色,特别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暑期里到内蒙古大学调研考察的情况。

本次会议围绕智能时代背景下语言研究的机遇、挑战、方向、特点等议题展开。浙江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刘海涛教授做了题为《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问题、资源、方法》的主旨报告;安徽建筑大学徐春山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计量语言学的智能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易绵竹教授报告了《大数据驱动的语言信息智能处理若干思考》。会议第二阶段的报告主要关注与翻译有关的议题,包括:浙江大学何文忠教授的《智能时代的翻译:现实与梦想》,浙江大学梁君英教授的《口译类型的认知计算:研究设计与发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伍颖副教授的《新时代语言翻译智能研究》。会议第三、第四阶段的报告,围绕语言大数据与计量研究展开,包括:华中科技大学雷蕾教授的《当语言研究遇到自然语言处理:机遇与挑战》,内蒙古师范大学德·青格乐图教授的《智能化背景下的蒙古语复合词语义研究》,复旦大学毕玉德教授的《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朝鲜语句子结构自动识别》,浙江大学蒋景阳教授的《数据驱动的二语句法研究》,中国传媒大学于水源教授的《基于大规模语料的语义表征及其意义》,北京语言大学黄伟副教授的《数据驱动的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研究》,内蒙古大学达胡白乙拉教授的《蒙古语句法计量研究:问题与挑战》。会议闭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黄伟副教授主持,刘海涛教授学术总结。

本次会议秉承2017年“信息时代的语言研究”与2018年“大数据时代的语言研究”研讨会宗旨,着力为开展跨学科、跨机构的语言研究与科研合作搭建平台,学者们广泛讨论深入交流,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