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首届汉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12-07  作者: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点击量:

为更好地推动汉字理论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集中研讨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标准、理论等问题,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建设,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杂志联合承办的“首届汉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2022123—4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行。研讨会得到了学界同人、汉字爱好者、学习者等的广泛关注,会议收到论文提要136篇,主论坛在线观看超过800人次,13个分论坛参与讨论的正式代表共117位。

123日上午8点半,“首届汉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梁彦民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北京语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魏晖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前校长崔希亮教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教授、《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主编郭风岚教授、汉考国际总经理助理兼研发总监李亚男女士,以及大会报告的各位专家和会议代表等。

按照议程,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傅永和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魏晖教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教授,在开幕式上热情致辞。

傅永和教授从学习汉字、可以认识我们的过去,运用汉字、可以服务我们的现在,传播汉字、可以发展我们的未来三个方面阐述了汉字的重要性,并对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2020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发布,20213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发布,都对新时代汉字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语言大学、汉考国际联合举办“首届汉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可谓正逢其时!

魏晖副书记从汉字本体研究、汉字应用研究、汉字等级大纲研制、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汉字习得与认知研究五个方面回顾了北京语言大学建校60年来在汉字教学与汉字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并从继续加强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加强汉字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证研究、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汉字智慧教学平台三个层面,对未来的汉字教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吴应辉院长指出要从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的高度把握国际中文教育的建设任务与发展目标,并详细介绍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的重点项目和科研规划,强调本次大会也是2022年度末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大型学术活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后,会议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共有10位知名学者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第一场大会报告由北京大学施正宇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分别报告。

崔希亮教授报告的题目为《中国书法国际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崔教授从“浮舟沧海、立马昆仑”谈起,强调中国书法国际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了书法传播的四个维度、中国书法的性质、中国书法域外传播的现状,强调中国书法根植于中国文化观念,书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李守奎教授报告的题目为《汉字的“六相”与汉字研究与教学》,李守奎教授在周有光先生汉字特征形体相、语段相、表达相“三相说”的基础上,增加关系相、文化相、社会相,提出了“六相说”,并通过大量字例分析详细阐释了汉字“六相”的基本内涵,进而提出对汉字研究与教学的指导意义。

第二场大会报告由北京语言大学李润生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冯胜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暨南大学王汉卫教授分别报告。

冯胜利教授作了《汉字构形原理与汉字的语言教学》报告。冯教授首先指出汉字学研究需明辨文献语言文字学与考古文字学、学术文字学与教学文字学两对概念的内涵与差别,然后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文献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内容与特质,从实践角度讲授了如何开展汉字的语言教学。冯胜利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对汉字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冯丽萍教授的大会报告《汉字认知与习得研究及其实践应用》,主要从汉字加工的神经机制、汉字学习策略、汉字学习效果、手写汉字与键盘输入四个方面阐述了汉字认知与习得研究中的理论问题与实践应用,冯教授的报告不仅介绍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关于汉字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通过三项实证研究示范性地展示了如何将汉字认知习得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予人以理论与方法的启迪。

王汉卫教授的大会报告《论基础汉语教学的经、纬、绣、裁》从汉字教材文本情况入手,指出当前的教材普遍缺乏字种密度高且有文采的文本,然后具体介绍了王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后潜心撰写而成的《字诗》,《字诗》吸收了中国传统集中识字教学、韵语识字教学的优长,紧密结合华裔等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实际,代表们交口称叹!

第三场大会报告由北京语言大学徐秀兵博士主持,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武和平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宣力教授分别报告。

李运富教授在《汉字特点与汉字教学》报告中指出,世界上的各种文字都具有形体、结构、职用三方面的属性,并以英文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汉字在形体、理据和职用三个平面上的特点,针对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的诸多问疑,从汉字属性的三个平面分别提出了汉字教学的重点:在形体平面,淡化笔顺规范,增强方位意识;在理据平面,克服牵强附会,体验传统文化;在职用平面,重视字词关系,突破语符界域。

武和平教授在《文字类型学视域下的汉字教学观》报告中,从文字类型学角度出发,考察汉字在世界文字坐标中的特点和价值,强调二语文字学习都是“形—音—义—用”的匹配过程,本质上属于累加学习,几乎所有的汉语二语学习者都存在从拼音文字到表意文字学习方式的“转型”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武和平教授提出“语文宜分进,字词需结合,字感乃关键,诵读有前景”的汉字教学观。

宣力教授在《汉字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教学策略》报告中,结合伦敦大学汉语初学者学习汉字时出现的“记不住、记不清、写不出、写不好”等问题,通过世界上多种文字的认读和书写特点的比较,提出建立汉字概念、强化笔形笔顺等书写训练、倡导部件先行、建立字群意识、编故事记忆汉字、实现字词同行等有针对性的汉字教学策略。

第四场大会报告由《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陈维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李禄兴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梁彦民副教授分别报告。

李禄兴教授报告的题目为《汉字基本理论与汉字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报告从汉字的本质与汉字教学的本质、汉字的难易与汉字教学的关系、汉字理据与汉字教学的方法、字本位教学与字词关系问题等内容入手,详细阐释了汉字的本质等基本理论及其对于汉字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梁彦民副教授报告的题目为《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字属性分析》,报告包括汉字属性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中文教育汉字属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国际中文教育汉字属性分析的应用三个部分,提出了汉字形音义的基本属性,以及构形属性、字用属性、认知属性、文化属性框架,并分析了其在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3日下午,研讨会的分论坛顺利进行。在小组讨论环节,117位来自70多所院校、机构的学者围绕汉字教学理论研究、汉字教学模式研究、汉字教学方法研究、汉字教学资源与文化教学研究、汉字认知与习得研究、汉字学习与偏误研究、国别化汉字教学研究、华文教育汉字教学研究、线上汉字教学研究、新技术赋能汉字教学研究等专题展开了开放式讨论。

124日中午,研讨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汉考国际总经理助理兼研发总监李亚男女士主持,北京语言大学王鸿滨教授做大会总结。

王鸿滨教授综述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提出本次大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内容广泛。研讨会邀请十位高水平专家教授从汉字本体理论、汉字教学应用研究等领域进行专题报告,并设置了汉字教学理论研究、汉字教学模式方法研究、汉字认知与习得研究、国别化汉字教学研究、华文教育汉字教学研究、线上汉字教学研究等13个专题分论坛,内容涵盖了汉字理论与教学应用研究的各个方面。⑵ 关注度高。研讨会主论坛在线观看超过800人次,小组讨论在线参加人数达到220多名,参与在线小组讨论的会议代表来自境外的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语言文化学院、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阿尔及利亚奥兰大学、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庆北国立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等。参与度高。据统计,研讨会参会的117名正式代表中,高校在读博硕士人数达37人,占参会代表人数的32%,显示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已经加入到汉字教学、研究、推广、传播的行列中来,积极探索汉字理论与教学应用问题,深入挖掘汉字蕴含的文化价值,推动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承担汉字文明传承和文化互鉴的时代责任。

通过研讨会,代表们充分地交流了思想、沟通了信息,正如傅永和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希望的,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有利于汉字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应用,有利于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学术高峰,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研讨会期待各位学界同人能够齐心协力、更好地推动汉字理论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与会代表热情地期待“第二届汉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

(责编:王隽毅 张博阳)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