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大陆俭明教授谈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接口问题

发布日期:2012-11-30  作者:人文学院 点击量:

20121128下午,由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和教务处共同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第十讲在主南200开讲。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陆俭明先生应邀为北语师生带来了一次题为“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视角下的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接口”的精彩学术报告。来自北语人文学院、汉语学院、进修学院、汉研中心的两百多名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对外汉语教师聆听了本次讲座。还有很多教师和博士生慕名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赶来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陆俭明教授以“汉语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分析能力”这一问题为切入点,从汉语词汇、词组、歧义句等多个层面,结合丰富的现代汉语及留学生语例,对如何分析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语法现象进行了探讨。此后,陆俭明教授将话题引向半个世纪以来语言研究的变化,对乔姆斯基革命前后语言学界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现代语言学界形式派、功能派、认知派三大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存在关系。接下来,陆俭明教授针对汉语存在句句式中动词的语法性质展开讨论,指出部分已有解释方案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此方法通过对句子所属构式、所表构式义及内部语块链的判断分析,来对句子的形式和意义进行阐释。陆俭明教授特别强调,任何一种理论,都只能解释一定范围内的事实与现象,体现出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最后,陆俭明教授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强调汉语教师应该具备能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语言学理论来对汉语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他还特别指出,对于语言学理论的学习,应注重将书本内容转化为内部知识,进而再将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需完成学术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讲座的最后陆俭明教授讲述了发生在北大著名学者吴组缃先生课堂上的一个故事,以此勉励大家,“在学习、研究、教学过程中,要勤于思考,不要一根筋”。在剩下的时间里,陆俭明教授与现场的同学就讲座中提及的学术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互动探讨。

讲座主持人施家炜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陆俭明教授讲座内容体现出的两点重要思想进行了强调,一是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这两个领域的良性互动必不可少,二是在汉语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多元论才能带来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在场师生对这场陆俭明教授结合其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厚的理论修养,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带来的讲座报以了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多名同学走上讲台,希望能与陆俭明教授有进一步的互动交流。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