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全校师生党员共上教育强国大课

发布时间:2025-10-17  新闻来源: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 

北语新闻网10月17日电通讯员 姚美先 摄影 邵宗艺 魏达 周渤程)10月17日下午,我校开展党员集中培训2025年下半年“第一课”。全体校领导、全体党员中层干部、全校3000余名师生党员,在1个主会场和9个分会场(包括一个异地会场)同上一堂大课,共同学习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讲授的《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题党课。北京化工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芳、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等相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校党委书记倪海东主持。

怀进鹏部长首先讲解了如何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关爱、谆谆嘱托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念兹在兹的深厚情怀和战略远见,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是指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二是指明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崇高境界;三是指明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和创新路径;四是指明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道路;五是指明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最大优势和根本要求。怀进鹏部长强调,理解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需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把握实现教育强国质的提升的“六大特质”;把握支撑教育强国系统跃升的“八大体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科学规律的“五个重大关系”。

怀进鹏部长阐释了如何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他提到,从系统观出发,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构成复杂有机体,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必须准确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理解教育的外部需求与功能定位;从历史观出发,他回顾了自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科学中心与教育中心互动转移的历程,通过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兴衰案例,深刻揭示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内在规律与必然联系,指出一流大学及其培养的顶尖人才是国家保持领先地位的核心密码。同时,结合国家战略利益和目标的变化、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调整的变化、我国人口社会结构的变化、教育强国建设阶段性特征的新变化等新形势,阐明了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严峻挑战。

怀进鹏部长最后强调,要坚决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他介绍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五项重大任务”:一要把牢政治方向,始终做到“四个忠于”;二要矢志创新创造,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三要拥抱时代浪潮,让数智技术为我们师生的成长、高校的发展助力赋能;四要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成长为新时代强国良师;五要树立开放思维,共同参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同时,怀进鹏部长寄语青年学子,要主动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认知能力,拥有系统观、历史观和时代感,勇担历史责任,做有理想、有勇气、有能力的行动主义者,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倪海东书记表示,怀进鹏部长从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对广大师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报告站位高远、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为大家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倪海东书记强调,本次学习既是一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课,也是学校党委聚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面向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汇聚合力的动员会,希望大家思想再提高、认识再深化、合力再汇聚,以饱满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投入学习,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后续须抓好集中补学,确保应学尽学;及时组织学习研讨,促进学习转化;聚焦主题开展学习研讨,推动能力提升,确保培训成效落地落实。

本次集中培训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反响热烈。集中培训后,各二级党组织以党支部为单位围绕学习内容开展交流研讨。

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以“勇担教育强国使命 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为主题开展研讨,倪海东书记参加活动,党支部书记麻晓芳主持。会上,支部全体党员结合党员大课学习内容,就强教必先强师、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现代科学范式与传统语言学的相互诠释、语言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深度开发、关心关爱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参加交流讨论。

应用中文学院专业教育系党支部以“推动中文教学守正创新,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为主题开展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魏晖参加活动,党支部书记常娜主持。会上,支部全体党员结合学习内容“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及本职工作进行交流研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参加交流研讨。

未来,学校将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把研讨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高起点谋划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而不懈奋斗,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北语力量。

商学院党委书记张政表示:通过认真学习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讲的本次党课,使我充分认识了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作为高校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全面系统地发挥组织优势,自觉把学院发展融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旗帜鲜明地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马方方表示:怀进鹏部长的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入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路径,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也更加全面把握了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在提升国家影响力中的关键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更是提升国家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内容与国际政治、战略传播的融合,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和国际传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文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教授李瑞卿表示:通过此次学习,进一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怀进鹏部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解读,号召教育界师生坚决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并提出具体要求与举措。作为大学教师,将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根本职责,把牢政治方向,矢志创新创造,拥抱时代浪潮,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开放思维,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之基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奋斗。

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麻晓芳表示:这次集中大课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怀部长强调: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要勇攀高峰,敢于探索“无人区”,服务国家战略。过去三年,教师党支部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为抓手,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语言资源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需求攻坚克难,努力实现语言科学研究的价值。接下来,我们将把学习培训与落实“六个融合”党建品牌建设紧密结合,引导党员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在语言智库建设、有组织科研、数字化教育转型中当先锋、作表率,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申瑞杰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肩负着铸魂育人的特殊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科研中践行教育家精神,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努力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既精通理论知识、上好每一堂课,更涵养高尚师德,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北语特色,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让思政课更具思想性、亲和力。

国际中文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辅导员曹伊婧表示:聆听怀进鹏部长的授课,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也更加明确国际中文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特殊使命。作为北京语言大学的一名辅导员,我们的工作既关乎教育“三大属性”的落地,更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的重任。未来,我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政引领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道路与文化内涵,筑牢中外友好交流的思想根基;同时主动拥抱数智浪潮,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跨文化思政教育形式,提升育人实效。引导学生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锤炼本领、成长成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国际中文教育的青春力量。

应用中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朱冬静表示:通过此次党课学习我深受触动,内心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教育是强国建设的根基,而我所学习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正是联接中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要求高度契合。怀部长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大属性”“六大特质”“八大体系”论述的深入阐述,让我更明晰本专业的价值——既要以本土文化为基,深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教学根基,又要秉持开放思维,借鉴国际教育经验,提升跨文化教学能力。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我会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学习中投入饱满的热情,在汉语教学实习中锤炼实干本领,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到国际中文教育的点滴中。同样,我也将带着这份初心投身到热爱的行业中,以语言为媒,讲好中国故事,为教育强国建设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事业添砖加瓦。

商学院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郑东玥表示:通过专题学习,我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意义与党员学生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解读,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的“三大属性”“六大特质”和“八大体系”,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支撑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其中,“五个重大关系”阐述启发我教育强国建设需兼顾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这也为我们党员学生成长指明了方向。作为学生党员,我将不断深化此次学习成果:牢记“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的要求,把个人专业学习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起来,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践行“全面发展”理念,在锤炼专业本领的同时,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与思政学习,广泛投身文体社科活动;善用数智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严守数字伦理,充分发挥数智赋能学习的积极作用。唯有将个人成长融入教育强国建设,才能不负党员身份,不负时代重托。

编辑:陈思远

审校:姚美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