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新闻网10月27日电(通讯员 韩霄 主父惠琳 摄影 主父惠琳)10月24日,由教育部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与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梧桐学科建设讲坛”在我校图书馆日新讲堂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北京语言大学梧桐讲席教授、牛津与剑桥双博士诸葛漫(Ghil‘ad Zuckermann)担任主讲,以“The Four Linguistic Revolutions (including AI for Social Good)”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跨越语言学、人工智能与社会公益的深刻对话。

诸葛漫教授从人类语言发展的四个关键阶段切入,聚焦于当前正在发生的 “AI/AGI语言技术革命”,指出每一次语言革命都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模式、社会结构与文化表达。在谈到AI与语言复兴时,诸葛漫教授以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的重建为例,说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语料库技术与社区参与,帮助“休眠语言”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他强调:“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身份认同、文化传承与精神健康的载体。”
同时,诸葛漫教授进一步指出,AI技术不应仅仅被视为效率工具,更应被用于促进语言多样性、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AI可以成为语言复兴的有力伙伴,帮助我们保存、学习并传承那些濒临消失的声音。”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听众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语言学讲座,更是一场关于文明、技术与人类未来的启发式对话。在互动中,诸葛漫教授鼓励在场同学:“学习不只是手段,它本身就可以是目的。当你发现知识与你自身、与你所处的世界产生共鸣时,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探索与自我实现的旅程。”

本场讲座是“梧桐学科建设讲坛”继高文勇教授、艾恺教授之后的又一重磅活动。讲坛持续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围绕语言、文化、科技与全球治理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助力我校学科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编辑:陈宇浩
审校: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