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我和我的家乡——“庄里人”眼中的“国际庄”

发布日期:2021-06-16  作者:张丽 点击量: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单从名字上来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个村落,想象不到这竟然是一个省会城市的芳名。有人戏称石家庄是全国最大的“庄”,我们则喜欢称自己为“庄里人”,回家探亲称为“回庄里”。就像河北人给大家的总体感觉一样,石家庄的名字土气中透露出淳朴和宽厚。那是我成长的地方,对它的名字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不知从几时起,石家庄成了“国际庄”,家乡人都喜欢用这个新名字来称呼它。虽然它距离国际大都市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虽然多少带有一种庄里人自我调侃的味道,但从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了石家庄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间接反映出了这些年来庄里的变化。作为我的第一故乡,我为它的改变感到骄傲。

石家庄这些年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其作为省会城市的重要地位分不开,另一方面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为石家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京津冀一体化城市规划中对于石家庄的定位:京津冀城市群中南部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伴随国家对津京冀地区的重视,石家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毗连北京、天津等大都市,各种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流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成为最尴尬的省会城市。历史没有保定久,经济没有唐山发达,尽管如此,石家庄人民对于这座年轻城市的建设还是保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从“国际庄”的这个称谓可以看出庄里人对它未来发展的期许。

“国际庄”名字的诞生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它这些年的发展,作为建国后的工业重镇之一,石家庄的制药、纺织、印染、水泥、化肥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城市支柱来发展的。作为棉纺工人的后代,我对此深有感触。那时一系列的棉纺厂宿舍早已成为石家庄各个路段的地标,“棉一的”“棉二的”……早已成为了生活在纺织厂生活区人们的标签。我的爸爸和妈妈都在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工作,从小我对棉纺厂就十分熟悉,四班三运转、妈妈的白帽子、带饭的铁皮饭盒,这些名词、妈妈上班的形象以及使用的物件,今天还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在棉一纺织大院,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小学。那时的棉纺厂对大家来说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不过这个曾经作为石家庄标志和支柱性产业的棉纺厂在今天的庄里已经消失。由于纺织厂的污染严重,对环境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石家庄已成为著名的“雾都”,作为污染源头的纺织业被陆续清除出市区,伴随棉一到棉七陆续搬迁,纺织厂成为父母那辈人的美好记忆。每次回老家,从废旧的厂房前经过,彼时繁华与此时沉寂的对比,让人不禁感慨。

有着“火车拉来的城市”之名的石家庄,交通向来是它的闪光点。铁路四通八达,市内马路横平竖直、公交线路规划合理,2017年开始通车的地铁也基本上继承了优秀传统,与原有的交通系统组成密集的路网。在外求学,每次看着别人在节假日紧张的抢购车票,自己都不禁长舒一口气,还好我在石家庄,几乎南下的火车都从那里经过,即便在最后一刻,我也能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那份从容与淡定是其他地方同学所无法想象的。伴随近年来庄里人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这座小城市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堵城”,每次我从位于近郊的火车站打车回家,都不禁感叹石家庄的拥堵程度一点不亚于北京啊!

“国际庄”名字的由来还得力于石家庄近些年来商业贸易区的飞速发展,一个又一个大型商贸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几乎形成了“15分钟生活圈”,即走路不超过15分钟就能在家附近找到一个大贸。逛街、吃饭、消遣、娱乐、儿童课外教育可以一站式搞定,晚上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真不亚于国内与国际一些大都市,有时晚饭后与爸妈一起散步,让我这个居住在北京卢沟桥地区的北京人不禁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回去跟朋友约会见面,发现选择是那么多,乐泰、北国、蜂巢、欧尚、新天地,家门口周边就聚集了五六个大型贸易区。回家逛街、备货成为我每次回庄里的必选项目。除了高大上的商贸区,“国际庄”的小商品也非常丰富,南三条汇聚了各类小商品、文化用品、体育用品服装衣帽,街面小铺鳞次栉比,各色小吃应有尽有且物美价廉,在北京上百元的烤鸭到了庄里只有二十几元,可以说庄里人生活是十分惬意且舒服的。

从石家庄到“国际庄”,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国家经济飞跃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石家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个个体,我的最大感受首先表现为居住条件的改善。小时候我住的是爷爷单位分的筒子楼,二十几户人家住在一起,共用一个厕所,厨房和卧室是分开的。那时我们全家就只有一个房间,没有客厅、卧室之分,也没有阳台,夏天妈妈都是在楼道里给我洗澡。由于都是一个厂子的,大家都非常熟络,谁家做了好吃的也会互相赠送,邻里关系特别和睦,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筒子楼不高,只有两层,我小时候喜欢趴在窗台边看外面的风景。我上小学的时候,筒子楼拆掉,搬进了单元房,我家也由过去的一间房子变为两室一厅,由于在一楼,还有了一个属于自家的阳光房,那里是我的童年乐园。我记得那时家里装修铺上了地板革,我幸福地躺在地上,第一次躺在地上的感觉真新鲜,在地上玩耍、睡觉,觉得我的家一下大了好多好多倍。集体供暖开始,结束了烧蜂窝煤的日子,家里做饭也用上了煤气,妈妈再也不用因为炉子熄灭四处借火而发愁了。我上大学时,爸妈把房子装修了,将过去的小开间变为大开间布局,装修十分洋气,可惜刚装修好一年,开发商就看上了我们的地皮,单元房开始拆除,人们陆续离开了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六层单元房,这一离开就是十年。2018年4月高达34层的电梯房装好了,我们搬进了这个大高楼里,离开了许久的邻居见面格外亲切,虽然过程是漫长的,但结果是美好的。大家住上了带有电梯的高楼,回想起曾经住过的筒子楼、单元房不仅感慨万千。虽然各自独立的空间让大家的联系不如过去那般热络,但兴起的微信群密切了彼此的联系,拉进了大家的距离。小区内配有幼儿园、学校、商业区、快递取货点,便利了大家的生活。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第二点感受就是交通工具的进步。2002年我离开庄里开始自己外出求学的生涯,之后工作和生活一直在北京,最初自己回家坐的是2小时45分钟的特快列车,后来是动车组列车,再后来是高铁子弹头,时间越来越快,只需一小时零几分钟就可以到达,非常方便。2017年我买了属于自己的汽车,高铁或自驾无论哪种回家方式,都是那么快捷和方便,让我感觉自己离家乡是那么近。住房的改善,交通的发达是我自己切身感受最深的两点,除此之外,生活的便利、食品的丰富、环境的改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新中国70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的家乡在祖国强大的怀抱中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庄”这个高端大气的名字既反映了这些年来它由土到洋的发展,也表达了家乡人对其未来发展的期望。作为一个“庄里人”,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家乡的发展而骄傲!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