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0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和雷利亚理工学院联合发起,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国际交流处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欧洲之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会议主题为“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教育、语言服务与语言技术”。来自“两国三校”以及南开大学3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信息科技新技术环境下的语言学习与教学、翻译学习与教学、语言技术、语言资源等问题展开了细致入微、卓有成效的研讨。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出席会议,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许明副教授主持会议。

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校长韩丽丽、澳门理工学院教授蒋骁华、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Carlos Alves、Maria da Graça Gomes Fernandes,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教授Susanna Margarida da Costa Nunes、Catarina Frade Mangas、Cristina Maria Alexandre Nobre、Maria José Nascimento Gamboa、Romain Gillain,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于东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主旨发言。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Caio César Christiano、Vânia Cecília Almeida Rego、澳门理工学院讲师杜志军、王程序、张进萍、澳门理工学院高级职员Hoi, Lap-Man Edmond、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教授Alda Mourão、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研究员Odília Margarida Monteiro Cerejo、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客座副教授Pedro Sacadura Nuno、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刘晓海、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姚虹、北京语言大学讲师韩林涛、南开大学讲师胡婧应邀参加会议并作分论坛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和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教育与社会科学学校校长Sandrina DinizFernandes Milhano致开幕词。张宝钧副校长、韩丽丽校长以及Sandrina Diniz Fernandes Milhano校长代表三方高校互致问候并互赠礼物。澳门理工学院向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捐赠27册葡萄牙语图书,以方便北语葡萄牙语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主旨发言环节,韩丽丽校长首先介绍了世界中葡翻译大赛的背景和评核情况,展示了获奖队伍的作品,并希望更多队伍能够参与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中葡翻译大赛。Susanna Margarida da Costa Nunes教授以医学领域为例,展示了以葡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关于专业用语的词汇学习机制和工具。Maria da Graça Gomes Fernandes副教授则以信息通讯新技术为出发点,介绍了中葡同声传译的历史,以及同传译员的素质和训练策略。随后,Carlos Alves副教授介绍了编撰中葡动词字典的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呼吁各位专家学者做更多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也期待同各位专家学者合作。Catarina Frade Mangas教授介绍了Moodle平台在中国学生语言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及Moodle平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最后,Cristina Maria Alexandre Nobre教授和Maria José Nascimento Gamboa教授共同向大家展示了播客平台对于葡语学习者阅读能力的调查情况,并提出了对平台在未来使用的设想。
11月9日下午,研讨会进入分论坛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就技术和语言学习的结合,以及语言学习、语言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涉及的主题有语言资源与全球化、语言教育与信息化、语言技术与人工智能、语言服务标准化与信息化以及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和中欧合作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11月10日,各位专家学者齐聚逸夫报告厅第一会议室。分论坛小组组长Caio César Christiano副教授和姚虹副教授对前一天分论坛的发言进行了总结,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教授Romain Gillain、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于东、以及澳门理工学院教授蒋骁华作主旨发言。Romain Gillain教授对软木多语术语库(CortiTerm)的编写进行了详细介绍;于东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基于汉语语文教材的文本可读性评价方法研究成果;澳门理工学院蒋骁华教授谈论了新时期中国官方翻译语言服务意识的增强趋势。

最后,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分党委书记梁清致闭幕式词,她表示,得益于技术,语言教育可以打破时空、跨越国界,不同国家的语言学习者可以在线互动也可以线下分享;在技术的帮助下,不同年代、不同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可以转化为一种资源,永久地保存,持续地拓展、开发与利用;语言服务随着语言产业的发展壮大也远远超越了翻译活动本身;借助CAT工具和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可以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人工智能也开始助力人类跨越语言交流的障碍,创造更多的效益和价值;信息通讯新技术环境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不断翻新。梁清书记期待,未来的语言教育在信息科技新技术的支持与帮助下能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高效快捷。
中国“欧洲之桥”国际学术研讨会自2012年首次举办以来,充分发挥了中欧之间的桥梁作用,逐步发展成了“两国三校”之间一个固定的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了三所高校、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