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栽梧引凤开新篇——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梧桐创新平台成果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8-11-02  新闻来源:科研处 

11月1日下午,由科研处主办的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成果交流会在逸夫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张旺喜教授出席会议。梧桐创新平台负责人、首席顾问、平台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张健处长主持。

首先,张健处长介绍了梧桐创新平台的建设背景、宗旨和目标。“梧桐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以解决学科关切或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利用北语的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整合校内外人才和资源,共同打造具有明确研究方向的特色科研创新平台,实现校内跨学科、跨学院联手,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创新资源融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建成科研创新平台、学科孵化平台、产业服务平台、人才汇聚平台、国际交流平台五位一体的综合平台。“梧桐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经校学术委员会严格筛选,共批准成立23个平台,参与教师近270人,基本实现各学部学院、各学科专业的广覆盖。 

图片1

在成果汇报环节,2016和2017批次平台负责人通过展示各自平台的建设目标、研究方向、团队成员以及创新点,汇报平台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总结平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分享获取成功的经验。经过三年的建设,梧桐创新平台产出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18年10月,共获批35项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社科重大项目4项;出版专著、编著合计38部;发表论文262篇,其中A刊12篇,EI检索5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获批专利11项;举办国际国内会议10余次;资助平台成员参加国际国内会议200余人次。  

图片2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创新平台”负责人陈戎女教授强调一定要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力争每一次沟通合作都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她也建议负责人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要学会激励团队成员,让大家在持久战中保持十足干劲。“面向汉语学习和传播的智能语言信息服务创新平台”负责人于东副教授建议将团队成员要在平台的大目标框架内发挥自身研究特长,最终形成科研合力,产出创新型成果。平台首席顾问贾烈英教授和江新教授也就平台成果标注、经费支出等问题与大家交流分享,科研处刘志敬副处长对大家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一一给予解答回应。

 图片3

张旺喜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对大家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也对校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在平台遴选及运行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学校高度重视“梧桐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的运行与发展,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三年的建设,平台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产出了一大批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二是加强了校内各学科之间、校外不同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这对青年学者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全校约1/3的一线教师进入到梧桐创新平台之中,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学术氛围。

最后,张旺喜副校长对梧桐创新平台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期望:一、要强调创新,通过跟踪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及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全面整合创新要素,形成布局合理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创新平台积聚更多的学术资源,产出更多的优秀成果,造就更多的拔尖人才,在全校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助力学校进军“双一流”;二、打造具有战斗力的研究团队,形成一个人员相对固定、年龄层次分布合理、配合比较默契的科研创新平台。团队成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同时要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三、在平台未来发展中既要强调问题导向的应用研究,也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要鼓励开展基础与应用结合的跨学科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目标转化,既能够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又能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能够具有社会价值。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