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北语顺利结项

发布时间:2018-05-07  新闻来源:孔院事业部 

   5月3日下午,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北京语言大学顺利结项。项目组负责人李宇明教授、项目支持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调研员王丹卉、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王秋生、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研究专家白乐桑、结项鉴定专家组、北京语言大学相关子课题负责人出席结项鉴定会。结项鉴定专家组组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陈章太教授主持会议。

IMG_3795


立足大视野 拓展大格局

项目组负责人李宇明教授做结项报告,他从项目意义、项目目标、项目内容与理论收获、项目效果与社会反馈、项目成果的创新点、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等六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细致介绍。他谈到项目的成果,不仅包括研究专著、咨询报告,而且还产生了语言文字科学保护数字资源平台、语言文字保护虚拟博物馆、国际性会议论坛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语言文字保护相关活动等一系列延展性项目成果,借助北京语言大学的国际交流平台优势,有力地提升了中国在语言文字保护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该项目拓展和深化了开展国家战略发展所涉及的语言文字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中国与世界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

IMG_3519


中国经验为世界濒危语言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法国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研究专家白乐桑教授表示,这个项目具有深远意义,地球上各个地方的语言状况在不断演变,本项目实时反映了地球村语言生活的状况,尤其是在濒危语言保护方面的研究为世界贡献了智慧。白乐桑教授还谈到,中国学术界意识到了语言状况、语言生活、语言政策方面的现实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和远见的意见和理论。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得力于高屋建瓴的战略布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他表示,目前欧洲汉语研究重点在数据,他希望在数据的基础上有更多有益的跨语言的思考和认识,通过这个项目促成学术上和政府部门之间更多、更深、更广的实质性交流合作。

IMG_3679


理论关键词 :科学和保护

结项鉴定组组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章太表示,“保存”和“保护”,一字之差,差别很大,保存工作很普遍但是做好保护工作很难。语言保护和其他的不一样,语言保护牵涉到人的问题,包括人的接触、人的移动,濒危语言活态保护是一个难题。陈章太先生提出语言科学保护的两个层面:政策规划和实际应用,并举例壮族、锡伯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景颇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来说明。陈章太先生表示,本项目致力于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提倡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的自由,在偏远地区进行通用语言教育,加强语言通用文字的推广,从政策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

IMG_3480


不仅为了你和我,而且为了大家

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陈丽霞在发言中表示,目前项目组完成了法国和法语国家地区的重点案例研究,未来希望能扩大研究范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拉美国家的语言研究搭建合作平台。把中国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和国际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和实践研究带到更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上,在世界语言文字高峰论坛的框架下继续推动项目进展。今年将举办中法、中俄高级别人文交流活动,在这个论坛上我们要传递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扩大我们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影响。同时在中德、中俄、中法等双边、多边交流互鉴中,建立跨国智库。智库建设注重经验共享,不仅为了“你”和“我”,而且为了大家,让国别语言状况和语言政策研究智库成为各国分享语言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于2013年12月获批,2014年开始执行。在国家语委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在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组依赖自身专业优势,重点在中国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国际语言保护、语言文字科学保护数字资源平台与虚拟博物馆、中外合作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创获丰硕,并开展了前瞻性、延展性研究与实践,产出多项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案例研究再到资源平台建设、从学术专著到论坛、学者来华交流再到相关主题活动的多层次、多样化成果。依托本项目,创设了一个集研究、平台搭建与数据资源建设为一体的新型研究模式和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新型中外学术合作交流机制。

IMG_3805


参会专家分别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魏晖分别从意义重大、架构宏大、成绩很大和影响巨大四个意义方面高度评价了此次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理论与实践工作。国家语委研究机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原院长赵世举教授分别用“视野广、研究实、成果丰”总结了此次活动,从国家视野和全球视野的的宏观架构以及研究、理论等成果方面高度评价了项目的重要意义。据悉,后续将定期举行语言文字保护研讨会,扩大项目研究影响力,并使研讨会成为一种常态,更加完善,以巩固与促进中外及项目参与国之间在语言文字保护方面的交流,并吸引更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关注并参与本研究,促成中外及项目参与国家间更多相关领域的项目合作,从而为中外语言教育和人文交流贡献力量。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