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在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习主席的讲话在我校中外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国际学生也积极关注和热议“一带一路”战略。

来自尼泊尔的尤凯
来自尼泊尔的尤凯表示,“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是各个国家之间建立深厚友谊的标志,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努力,不同文明的互相借鉴共同繁荣使我们面临任何挑战时更具勇气与力量。由于这个倡议,他有了来中国学习汉语、仔细了解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机会。“刚到中国的那一天,对我来说是个很特别的日子。虽然是秋天,但是我感觉非常寒冷。我看得出母亲在强忍着泪水对我微笑,但心里是万分的不舍。舍不得离开他们,但最终还是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求学之路。中国对我来说是异国他乡,来到这儿以后我不怎么听得懂中文,也不怎么会认路。我有些内向,很少主动去社交,因为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我时常感到孤单,既不能和朋友分享快乐,又不能与朋友分担忧愁。那时,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中国民歌课,我想这个课程既能提高我的汉语水平,又能深入了解到中国文化,真是一举多得。中国民歌课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老师的帮助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我学会了不少中国民歌,也学习到关于音乐的知识,也认识了很多的中国朋友,我的汉语水平也慢慢提高了。”他表示,他将努力学好汉语,说地道的中国话,待他回到祖国尼泊尔时,可以将中国文化传播开来。为中尼两国的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巴基斯坦的孙俪
来自巴基斯坦的孙俪表示,“2015年我考高中的时候,习近平主席来巴基斯坦访问,引起了我对中国的兴趣。习主席指出,中巴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巴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那时,我非常想学习中国的语言,我想为中巴友谊作出贡献。2016年我来到北京求学。来中国以后,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她认为,中巴友谊就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人民之间最真诚的友谊关系。1951年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两国人民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巴现在成为坚定的友国,两国人民成为铁哥们儿。“一带一路”对巴基斯坦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国家的各方面都有发展,也有不少工作机会。“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有利于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一带一路“让周边各个国家,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既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友好关系的发展。她希望能成为巴基斯坦的友好使者,将尽力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来自尼泊尔的包瓦妮
来自尼泊尔的包瓦妮表示,尼泊尔与中国仅一山之隔。虽然高大的山峰阻拦着彼此的地域联系,但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来中国学习已经两年多了。中尼很早就有商品、资金、技术和人员往来。小时候我常见到中国人,见到中国各种各样的商品。看到汉字我觉得神奇,很想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后来,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让我有机会来中国求学。来中国后,我不仅在语言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接触到了中国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到现在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中国民歌课上学到的中国民歌,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不同民族之间可能会因为语言不同而产生障碍,但是音乐是沟通感情产生共鸣的最佳方式。我觉得中国的古诗词《望洞庭》是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而且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带一路’是各国积极架设不同文明间互学互鉴的桥梁,我觉得民歌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她认为,“一带一路”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国家间的务实合作,共同发展。实施一年来,在各方面看到了可喜的成果。她希望中尼两国持续合作,展开更多人才交流,而她作为双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点滴努力,架起双方友好的桥梁。她将会努力学习,聚沙成塔,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来自毛里塔尼亚的穆萨
来自毛里塔尼亚的穆萨表示,在中国期间,他能逐步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学习语言,学习中文,不仅仅是把这个语言学好,更要热爱其文化,这样才能把语言学习得更好。只有把汉语学的很好,才能让自己国家的人更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他也希望中国和毛里塔尼亚的友谊越来越深。未来,他想当两国的友谊使者。中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与很多国家的关系都越来越好,越来越深。他衷心希望毛里塔尼亚和中国的友谊更加深厚,让各国更加幸福和快乐。

来自巴基斯坦的穆志诚
来自巴基斯坦的穆志诚表示,“在我没有来到中国之前,中国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幅员辽阔而又神秘的国度,当我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我才真正感受到它科技的发达,“淘宝外卖、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这‘新四大发明’让我的留学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丰富多彩。当我接触生动形象的汉字时,学习婉转动人的音调时,体会诗词歌赋的感染力时,我深深地被中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折服,被中国悠久厚重的文化打动,我决定将我的专业转为汉语语言研究,将我的青春献给中国文化。如今,我更坚信我的决定是对的,每天我都在认真地学习汉语,为自己在中国充实而有收获的留学生活感到自豪。”他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同甘共苦的盟友,是友谊长青的兄弟。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优秀的留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国,为中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中巴友谊的接班人。

来自法国的茉莉
来自法国的茉莉表示,“现在,我已经在中国有七个月了,有时候我自己忘了是外国人。我变得爱穿旗袍、爱喝珍珠奶茶,爱看京剧、爱听中国民乐,我的朋友说茉莉你已经成为一个老北京呐。”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 她和她的中国朋友一起写了一首诗:
我的第一故乡是法国
一个集传统与现代,浪漫与自由的国度。
有迷人的小镇,优雅的街道。
夕阳余晖散落在塞纳河面,哥特教堂伫立岸旁。
香草花田,鼻际盈香。
我的第二故乡是中国。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千古文化未绝者,唯我无双。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
圣贤典籍,浩如烟海。
我爱中国和法国,我希望中法两国 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