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建设,检验学校学科能力提升计划的建设成效,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10月11日上午,学校在人文学部举行了学科建设工作专题调研会,会议由刘利校长主持。全校二级单位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在前期调研及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治敏就第五轮学科评估及“双一流”建设指标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明确了我校未来学科的建设方向及建设重点。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程娟和外国语学部主任高明乐聚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要点和学科能力提升计划的具体指标,从“学科优势”“学科瓶颈” “发展目标与规划”等方面,分别介绍了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建设成效及经验,为我校未来学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交流发言环节,与会人员就学科建设发展、评估指标落地、教材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引进、资源统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刘利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科建设是我校建设一流语言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保障,是学校发展的牵引力量,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跟进建设指标,对标对表,狠抓落实。面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大家要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工作,为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和冲击“双一流”打下坚实基础。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在过去一段时间也取得了扎实的成果,先后获批了“中国语言文学”和“国别区域学”两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获批设立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五个硕士点等,因此大家要对我校未来的学科建设发展抱有信心。
最后,刘利校长指出,学科建设工作是一台需要多工种、多角色合力演出的 “大戏”,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在这台大戏中扮演着相应的角色。关于如何唱好这台戏,刘利校长提出四点建议:一,编剧本,对鼓点。就是说,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党和国家的部署要求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学科能力提升计划》,对照要求的内容,认真寻找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加工“剧本”,完善“学科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对学校学科建设全局的指导。二,明戏份,磨角色。目前,我校学科建设的布局是:1个高峰学科、3个高原学科、5个支撑学科和5个培育学科。在这个体系中,各学科的“戏份”不完全相同。因此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要根据本学科在学校学科建设总体布局中承担的不同“戏份”,打磨好各自的角色,制定好自己的学科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和时间表,推出标志性成果。三、唱快板,疾步走。我校学科建设距离规划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而时间又十分紧迫。因此要在尊重学科建设规律的同时,必须加快学科建设进度,特别是要加快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快收集汇总基础数据,建立数据平台,实现学科建设的动态监测。同时加强统筹管理,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四,加锣鼓,促慢板。我校学科建设中,优势学科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新建学科则亟待充实内涵,这两个方面都是我校学科建设这台“大戏”的“慢板”,需要用重锤鸣锣击鼓,促进建设发展。要针对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积极采取建设措施,尽快补足补齐短板,从而促进我校各学科全方位的协调发展。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我校学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对于推动优势学科更好更快发展,努力补齐短板,提升全校学科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是一次学科建设的调研会,也是一次学科建设的研讨会和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