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以来,学校党委周密部署,把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主题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发挥示范作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中学习研讨
11月4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学习研讨,学习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校党委书记倪海东主持,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并作了交流发言。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纪委办公室负责人列席。
倪海东书记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党召开的一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刘利校长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学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
与会人员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到学校层面,要将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组织师生参加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
11月7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作报告。党委书记倪海东、副书记马贵生、副校长张旺喜和部分院级理论中心组召集人、教师骨干和学生骨干等2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黄坤明在报告中介绍了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阐明了全会的重大意义,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围绕全会《决定》提出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解读,对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谈了认识体会。他指出,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出的重大部署,必将有力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倪海东书记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
11月7日出版的《光明日报》第5版题为《“中国之治”汇聚磅礴力量——高校师生热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了报道: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认为,《决定》作为一个纲领性文献,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安排,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辩证统一。“具体到高校而言,《决定》对加强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推动大学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院级理论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
学校党委就院级理论中心组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进行了部署。11月6日,院级理论中心组第六组开展了专题学习。中心组成员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并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个人工作实际,谈感想、找定位,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了一次洗礼和升华。大家一致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反映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若干重大问题,作为高校工作人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牢记初心使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担当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