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等湖北多地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后,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心系湖北,语言科学院2017级的冯丽同学和同宿舍的崔超、刘冰和陈思同学迅速组织了“北语帮助湖北小分队”,在微信上发起了募捐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700多人参与,募集到38112元。她们购买了防护服1400套,于2020年1月27日和29日分别捐赠给湖北省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天门市马湾镇卫生院等6家基层医疗机构。
四位同学的善举被媒体报道后,极大地激励了北语的师生。语言科学院的研究生会成员和三个学生党支部闻信后,纷纷表示,要向冯丽等同学学习,并积极请战,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湖北。考虑到冯丽等同学已是三年级,面临着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压力,在院党总支的提议下,研究生会全面接手了募捐的日常事务,将小分队更名为“北语援鄂小分队”,立即展开了第二次募捐活动。
北语援鄂小分队由研究生会和学生党支部的主要成员组成,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寻找货源与受捐医院、对接医院与安排物流、募集捐款及宣传报道等工作。经过短暂的筹备,第二次募捐于1月31日紧锣密鼓地展开。募捐的消息于2月1日在“北语语科院研会”的公众号上发布后,宣传组积极转发到多个微信群,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小分队原计划用两天时间筹款29038元,但北语师生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热情大大超出了预期,短短四个小时的募捐款额已达到预计数。小分队商议过后决定将募捐截止日期提前,以便更快地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使所有人的爱心更快地送达防控阻击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中。募捐于2月2日中午十二点提前截止,累计收到捐款73339.88元,加上“帮助湖北小分队”募捐余额5962元,共计79301.88元。这次募捐活动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包括北语在读学生、已毕业的校友、北语各单位的老师和退休老师以及各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还有许多留学生奉献了爱心,共计456人参与捐款。
随着疫情的日益扩大,医疗物资非常紧缺,货源信息也瞬息万变。小分队在第二次募捐启动后立即与原来联系的防护服厂商联系,沟通付款提货的事情,却被告知防护服现货已售空,由于大批工人无法返工,无法满足小分队的需求。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小分队成员来不及抱怨,立即动员大家各显其能,寻找其他货源。北语国际交流处的董川老师闻信后,积极参与,发动自己的老乡积极联系货源。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小分队终于在湖北的仙桃找到了生产防护服的厂家。小分队原计划购买1300套防护服,800套捐给承担抢救危重病人的金银潭医院,500套捐给武汉的基层医疗机构。在与金银潭医院的捐赠负责人沟通后得知,小分队拟购买的防护服达不到该院的使用标准,而基层医疗单位却面临着没有防护服可用窘境,于是,小分队及时调整捐赠的方案,决定雪中送炭,将购买的1300套防护服全部捐给武汉的基层医疗机构。在货物落实后,小分队又一次面临物流运输的困难。由于武汉全城封城,现有的快递公司都无法完成运送任务。学校校友会的负责人马小磊老师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发动校友资源,协助解决运送难题。经过多方努力,小分队终于落实了货拉拉物流来承担运送重任。2月4日傍晚,克服了种种困难,满载着北语师生和广大爱心人士爱心的1300套防护服终于运达武汉,先后捐赠给了深处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南湖社区卫生服务站、洪山区洪山街井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洪山区方桂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武汉南大门综合医院等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北语援鄂小分队的捐赠活动圆满完成。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做好防护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一步,北语援鄂小分队的善举无疑是在化解燃眉之急,是雪中送炭。此次捐赠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北语师生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我们相信,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我们定能共克时艰!虽然此次捐赠活动暂告一段落,但北语师生的爱心传递将会持续下去。
援鄂小分队队员采访
我叫齐菲,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2018级语用专业的学生,语科院研会主席。在这次援鄂行动中主要承担任务分配,监督任务完成进度,以及与领导沟通相关事宜。
这次的援鄂行动一开始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从发起募捐到反馈行动过程,每个环节我们都想尽力做到最好,希望把大家的爱心传递下去,但事情总是在自己的意料之外。厂商变动,物流限制,成员身体不适等,都让我们心中一颤。但我一直告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成长,虽然这次行动突发事件比较多,但我感受更多的是北语各位老师,同学对我们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各位部长的那份责任心让我感动。待疫情结束,我想和各位部长相约武汉吃热干面。
我叫李宗阳,是语言科学院2018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生,也是语言科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我在此次援鄂行动中主要负责联系医院和物资。联系物资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也非常琐碎,在募捐活动开始后,我和四位部员就开始在淘宝、微博、微信等渠道上搜集厂家资料,给厂家打电话,基本都是被拒绝或打不通。同时联系医院的医生,向团队反应他们的需求以及告知医院那边我们需要什么证明材料以及协助负责物流的同学通知需要开什么证明。一次次挫败一次次坚强。
我是杨毅,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2018级语用专业的学生,语科院研究生会外联部部长。在这次的捐赠活动中,我负责实际物流的对接,即找到物流,与医院对接,及时将货物从厂家运到医院。
在接到任务,进行分工后,我就感受到了这次任务的挑战性。武汉现在全面封城,厂家所在的城市也是全面封城,找到合适的物流方式将货物及时运到医院,对我来说,难度很大。接到任务后,我尽可能地搜集了关于这两个城市的交通信息,以及所有能运进武汉的方式。在搜集过程中、信息的核实上,我的部员和党支部的人员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后来又遇到厂家变动等等问题,整个研会都聚在一起想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在与医院进行对接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及时建立群聊的方式,负责厂家联系的同学,负责运输的同学,以及医院的负责人等都在其中。这种方式便于大家及时了解彼此的信息,减少信息再次转达的时间,简单高效地推动任务的进行。在与医院的对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处于一线医护人员真正的艰难处境,真心希望我们的支援能帮助他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叫李艳婷,是语言科学院2019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一学生,也是语科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我在北语援鄂小分队中主要做的是辅助负责人完成统筹安排的工作。这次捐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小分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所有北语师生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我相信,当我们所有人的爱心由一滴一滴的水汇成一条一条的河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叫段清钒,是语言科学院2018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生,也是语言科学院研究生会秘书长。我在此次援鄂行动中主要负责募捐活动款项的收款与支出。在募捐活动开始后,我和三位部员就开始各司其职,我与郭禹娆同学一起负责收款,王焱和陈子凡同学负责在群里解答捐款同学的疑问。在收款后,我们详细整理了每一位募捐者的姓名,捐款金额,交易单号等。收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捐赠者来自世界各地,北语的师生是主体,还有人捐出了部分压岁钱,还有的是2020年考研北语的学生等等,很感谢他们。本次募捐活动大多数人都是在2.1日下午知晓,而后进行捐款。在2.2日中午十二点我们截止了捐款,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共收到了453份爱心,我们在第一时间整理好明细并通过语科院公众号进行公示。主席团和各部长开始进行物资医院的联系工作,在此过程中的支出款项我们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与宣传部密切对接,争取让每一位爱心人士的爱心送到防疫第一线。这次的任务就像是一个爱心传递,“做不了医生,但也想救人”的我们紧密合作,促使此次活动能够有个比较好的结果。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
我叫杨曈曈,是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语言科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在此次援鄂行动中主要负责募捐筹款推文、回访推文等文字编辑和宣传工作。为了更好的号召全校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此次活动,同时本着“让此次活动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我需要全程了解活动的各个部分,尤其是一些细节和对接工作,从而更好更真实地撰写推文,更好地将我校师生的爱心传递给武汉。最后,感谢全校师生和领导的关心,感谢我们小分队的每一位成员,抗击疫情,我们一直在一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