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暂时阻隔了我们在梧桐树下的相聚,但人文学子们如期在2月24日迎来了不同寻常的新学期。云端开课的第一周,老师们经过整个寒假的精心准备与探索,开启了自己的网络课程的第一课。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文学子们坐在家中在钉钉、学习通、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群等多种平台开启了有挑战性的线上学习之旅。不管对于老师还是同学们来说,师生“云端”授课互动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和感悟。
人文老师们的网课“初体验”——新挑战、新收获
学习与前进的无止境:程娟老师的网课之行
程娟老师说:“感谢同学们的建议和认可,我们都在继续学习的道路上。”
网络授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最难的一关是什么?程娟老师的回答想必是“技术”。对于不太熟悉网络设备的程娟老师来讲,网课的课前准备着实是有些“艰难”的。“因为我一直比较忙,没有时间研究慕课录制等。之前看了郭之恩老师带领团队做的各个平台的检测,加上听说冯惟钢老师在澳门学生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腾讯会议,我就想着也试一试。助教同学很有耐心地一步步给我讲解,我大概学习了一个下午,才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流程。”然而掌握流程之后的试课过程也并不顺利:麦克风无论如何调试也发不出声音……最后程老师向家里的年轻人求教,经过检查后发现是电脑并没有自带麦克风,于是她又赶快拜托孩子从网上购买了麦克风,又进行调试,这才终于顺利完成。
为了防止网络崩溃等突发问题,程老师建了微信班级群,提前一天在班级群里发放了资料,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尽量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


“网上授课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同学们的表情,不知道大家对我的课的进展和重点能否把握住。”因此,课后程娟老师又去私信了上课的同学们,看到同学们肯定了这种上课方式,这才放下心来。同时程老师说,她很感谢同学们给她提的建议,像上课时提醒同学们关闭麦克风,回答问题时可以直接说话等,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同学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自己还要继续学习,争取更熟练一些。另外,如何请同学们做课堂报告,还要和大家一起探索。感谢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云与云的对话:当云国强老师与“云上课”相遇
云国强老师说:“心理建设是第三方面准备,面对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不同,我们需要进行调整和准备面对各种此前教学中没碰到过的问题。”


“网络授课跟在教室上课的感觉全然不同,线下教学中形成的经验、美学、风格等几乎不可能延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云老师面对着“云上课”的处境如是说。
线上课程的第一步就是上课软件的选择,对此,云国强老师选择的是“腾讯课堂”——一个在许多教学软件纷纷“崩盘”时仍然精准运作,保证语音直播教学的软件。为保证课程的顺畅,云老师花了两周时间,对各种平台进行了多方的了解,同时亲自进入各种平台做了一些测试,最终选定了这款腾讯的直播软件。作为新闻专业的教师,当然不能与新媒体和网络脱节,云老师表示“技术方面的困难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对我而言,最大的困难是适应新教学模式,如何克服教学过程中面对面互动缺失,维持正常的教学风格和状态。”
适应任何一件新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每一份的不足都在真正开课时显现,于是才有改正和进步,把教室授课的风格融入到线上授课中,寻找更好的更适应线上课的授课方式,“云上课”会越来越好。
金大威的欢乐直播课堂:网络授课中也要保持最好的状态
金威老师说:“网络授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比较困难,学生的反馈很难第一时间把握,因此要适应这种特点,强度不能太大,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不能过于依赖课堂的灌输。”
昨天是线上课程的第一天,金威老师上了他的第一节课。“我的第一门课是开学第一天的早晨八点钟,所以我提前给学生们做了动员,让他们早起,早做点儿准备,调试设备什么的,这些细节都要和同学们交代清楚。”新学期的第一节线上课,金威老师表示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
至于平台的选择,金老师也同样选用了腾讯课堂。签到、学生讨论区、指定发言等等,平台功能齐全,保障了课程的顺利进行:签到可以作为一个约束,从原则要求上保证学生们“在线率”;讨论区可以方便课堂交流答疑;指定发言就像是课堂提问,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加上前期对于课件、参考资料的准备,第一次课程进行得很顺利。
对于线上上课的光线、角度、声音等问题,金威老师都做了提前的测试和调整,让自己提前适应线上教学。“大概前一两天最好自己先在家里讲一下,自己用另外一个手机作为学生,把课程记录下来,里面包括光线,包括声音,包括摄像头角度等,然后可以做一个比较好的调整。”无论是面授还是线上,给学生展示一个最好的自己,完成一堂尽量没有失误的课。

关于课程观看,金老师特意做了提醒,希望学生们尽量要跟着直播课走,要有一种“仪式感”,不要只是听回放来学习。“学生自己在家听回放很难做到直播听课的效果,所以尽量还是把同学们按照上课时间召集在一起。否则让孩子们自己看回放,可能学生自己做不到,自觉性也没有那么强。”
此外,金老师为了使学生们听课注意力更集中,还专门私下准备了许多“亮点”,通过备课亮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家学习也觉得很有趣。
古韵与今音:梁慧婧老师的新技能get
梁慧婧老师说:“希望这次网课可以成为一个契机,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
梁老师今年有两门课程:古代汉语和诗词格律。课程的内容有所不同,针对两个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老师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半直播半自学模式与录播模式。“古代汉语可能分配给学生的任务比较多,所以同学们分组汇报,录制讲解他们的视频,也找了好多材料,上课的时候就对他们的讲解进行点评和补充;诗词格律是以我讲为主,我想着是不是也提前录好教学视频。”梁老师期待着学生们自学意识的提升,再加上课程的新模式,线上课相比于线下课程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
然而在实际课程进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有时候需要回答问题,同学们突然说屏幕看不见了,这样就比较容易分心,不过这也表示学生是在屏幕前的,我感觉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梁老师会布置一些思考题,尽量让学生们全身心地参与进来。梁老师表示,她收到了一些同学发来的回答,大家的答案都还不错,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老师其实只是一个引导者,但是学习还是要靠自己。”梁老师如是说。
酣畅的交流课堂:李玲老师与同学们的讨论与交流
李玲老师说:“我和同学们上完两小时的课以后,剩下一小时,同学们都在微信群里继续问问题,我继续回答,大家交流得很痛快。”
李玲老师的两门研究生课都是以腾讯会议为主,微信群为辅。本科生课程则是以微信群为平台,进行视频播放。在开课前,老师尝试过慕课、雨课堂、腾讯课堂极速版等软件,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老师带着三个研究生一起,进行授课模拟,最终决定选用“腾讯大课堂”。“既能够回放又音质最好”,这是李老师的评价。


由于对上课平台和上课方式的精心选择,加上充分的备课与测试,李老师的课堂效果很好,除了由于网络不好的原因带来的一些困扰,课程的进展几乎是完美了。“本科生的课我采取的方式跟研究生课不一样,因为本科生的课我已经有成熟的视频了,所以第一节课我让同学们自己做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节课播放视频。从学生们的提问情况看,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
“文学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到人类精神的星空中遨游吧。”
“家里蹲”大学生活——网课竟然有点有趣
2019级新闻学潘子萌:“更多时候是让大家感觉老师一直都在,同学彼此形成一种和休闲假期不一样的场力,剩下的路是心里安定地,独自地走下去的。”
周一一早,我们全班整整齐齐点完名,我自己也早早把课程网页打开好,居然还有一点激动和期待,几乎是十点钟刚一到,学习通马上变成学习堵,网页在我眼前突然崩溃,需要我排队等号上课。

神奇的强力扩容之后学习通了,感觉线上学习效率真高啊,英语经典阅读高秀平老师准备了丰富的资料,超清晰无卡顿的录播视频,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留言讨论环节播放的时候,我可以随时暂停做好笔记或查生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就多听一次,这种清晰度真是会让知识接受的效果和以前很不一样,特别是睡了懒觉没有办法坐到前排座位的时候。
今天英语精读用的是腾讯会议,60多人在线讨论,该开口朗读就大声读出来,大家声音很魔幻,但是真的有了一种坐在一间课室一起上课的感觉。为了延续之前我们小组讨论的传统,大会议下面以8个班级为单位开起了小会,老师来回串门旁听我们的发言,我们试着把现在有的技术都用到最好。
一开始的这几节课,我们都在一起摸索,都想让同学们在家也学到真东西。更多时候是让大家感觉老师一直都在,同学彼此形成一种和休闲假期不一样的场力,剩下的路是心里安定地,独自地走下去的。
2019级汉语言2班 潘子晴:“网课还有一点很好的在于,这是一次对自觉性的考验,每一次坚持准时坐在电脑前的听课都能收获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今天还在QQ上和闺蜜们说:“我其实觉得网课还挺好的。”她们几个一致赞同。网上授课,在家里学习,舒适而且时间上更灵活。说起线上课的困难,我想说,老师可能比我们要更慌乱。作为每天拿着手机看东看西的小青年,几乎没有人对于线上课程的操作有大问题,老师们很难。网课还有一点很好的在于,这是一次对自觉性的考验,每一次坚持准时坐在电脑前的听课都能收获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一堂课可以反复听好几遍,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慢慢消化,多多思考,收益良多。这个学期依旧都是我喜欢的课,无论上课方式如何,对待这些知识的喜欢都一如既往,不过也期待与可爱的老师们的重逢!网课冲呀!
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 罗燕支:“课堂时间明显缩短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老师的讲课也专注在课堂内容本身,而弹幕的存在也保证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
昨天是我第一天通过各网络平台上网课,真是感想良多!上午第一节英语课是在学习通上开课的,翟康老师提前一天就将课文和课件发给我们预习了,我7点半左右就用手机打开了老师的录播视频(所以没赶上8点以后的平台崩溃),然后边看PPT边听老师讲解,随时暂停,然后在电脑上用Word做笔记,真的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在现实大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走神或不专心,或笔记跟不上,但这一次却不一样,因为我可以随时暂停、回播老师说的内容。就我个人而言,这样的的学习方式是很适合我的。远在国外的Travis和我们通过微信群发语音或短视频上课,虽然学习任务多,但是这样的方式仍保留了课堂交流的氛围。再说下午的毛概,是在雨课堂上课的,相当于在线直播,老师的PPT和讲解都能同步对应,还能发起课堂提问,而且课堂时间明显缩短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老师的讲课也专注在课堂内容本身,而弹幕的存在也保证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将一节我本以为枯燥的课有重点、有效率地听完了。总而言之,网课的形式其实很多样,且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比如平台崩溃,但是于我个人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2018级国际政治本科生王叶湑:“虽然不能在校园里与老师们见面,但是听到老师们的声音瞬间有种回到学校的感觉。”


网上开学的第一天,课前我在微信上非常有仪式感地和同学佯装在学校的样子,让对方去帮忙占座。虽然不能在校园里与老师们见面,但是听到老师们的声音瞬间有种回到学校的感觉。师生一起探索网课这个过程也是很有趣的。可能是因为不同网络平台操作的问题,昨天的毛概课老师非常紧张,但是同学们都很配合,在老师的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还会积极提建议。
在公共外交课上,王晓文老师说她认为网课相比于线下课来说,课堂中的互动多了许多。大家面对屏幕,同学们更加敢于发言,因此讨论区在老师抛出问题时总是非常热火地积极响应。在外交决策分析这门课中,金老师“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幽默。他用生动而接地气的事例讲述“什么是决策”,使大家频频大笑。在课堂的结尾,他还向大家展示了他的直播背景——他的书房,瞬间感觉和老师的距离又近了一步。新学期,新体验,明天也要加油哦~
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 刘经语:“电子设备与床的直线距离3米,且不用抢占前排座位。”
我们学校开学算是最迟的一拨,所以有一两周的时间,都在微博、朋友圈等地围观其余身先士卒的中小大学生们上网课,隔三差五就是“xx软件又崩了”,本来以为自己也难逃一劫,谁知自己竟然是幸运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网课。
昨日第一节课是程娟老师的“现代汉语词汇”,下午2:00-4:00,我一向嗜睡,下午的课总有迟到之虞。托网课的福,电子设备与床的直线距离3米,且不用抢占前排座位,是以1:50才从床上起来,从容地洗漱完,喝了一杯茶,在书桌边坐定,1:58。这在学校是不可想象的,不禁油然而生出幸福感来。
程老师的温柔可亲是我们学部有口皆碑的,2:00准时开课,声音一传出来,顿时坐直了身体,仿佛就回到了教室中。屏幕上展示的教学PPT和引用文献,比坐在教室后排看得更清晰,整堂课上下来,网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卡网、忘记开麦、背景杂音,我是一样都没有碰上。中途有听到其他的声音,下课后一刷朋友圈,赫然是某同学发的九宫格,清一色“xx,你忘记关麦了!大家都在听你家聊天!”一笑。
时间限制放松可能是网课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在教室里,即使老师和同学都有时间,难保这个教室下一节有其他课,急需使用,网课则不然。快下课的时候,程老师让我们“有问题都可以问”,同学就好奇“老师从前为什么会研究词汇学?”于是我们共同在线分享了程老师当日从文学青年转入语言学的往事,私下里纷纷感叹,原来老师也有过文学梦。
程老师特别提到了03年“非典”时期的课堂,说是当时的条件远不如现在,留校的师生在来园上课,不期那一阵子学生的学习势头之劲,远超平时。相信今时今日在线的各位,也不逊于当年的学子。
2019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李婧:“网课既是对老师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的考验。”

开课啦!不过,这次开课与以往不同,大家没有聚集在教室里,而是在各自家中,通过一块屏幕进行线上交流。诶!这一切都要从一只蝙蝠说起......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很多有关网课的讨论,也有不少抖机灵的段子,它们让我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有一定预期,也让我既激动又不安。不过还好,我担心的卡顿问题和“全景敞视监狱”式的视频监控都没有出现。不管是语音结合课件,还是录屏直播,这些上课方式都允许同学们彼此交流并且向老师提问。不过由于失去了目光交流的机会,上课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老师提问或讲到较重要的知识点时,老师无法通过同学们的表情得到及时反馈,只能依赖于大家在留言区的发言,但是大家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保持沉默,毕竟在教室里举手提问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呃。不知道其他同学在家的学习状态如何,就我自己而言,没有老师盯着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带动,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葛优瘫,姿势走样的同时思绪也开始飞扬,这时候的我是多么需要老师的一记眼神杀啊!
网上授课要求老师在失去面对面交流的感染力后依然保证教学质量不打折扣,也要求学生加强自我管控能力,做一只不用抽打就自己转得欢脱的小陀螺。
2019级国际政治硕士研究生 李乾坤:“近两个小时的课程,一气呵成,余味无穷,同学们收获颇丰。”

盼望着,盼望着,新学期终于开始了!昨天是开学第一天,下午上了第一节网课——张昱坤老师的《世界历史与文化专题》。第一次上网课,我感觉很兴奋(很可能是在家憋太久了),早早坐在电脑前,一遍遍地检测网络状态。张老师用腾讯会议进行授课,上课的效果很好。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比在教室上课时更高,回答问题时踊跃发言,“弹幕”拉进了我们与老师的距离。近两个小时的课程,一气呵成,余味无穷,同学们收获颇丰。我相信这次特殊时期的上课经历,会成为大家终生难忘的记忆。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待玉兰花开,我们再聚首校园,坐在教室里跟老师们学习交流。网课一线牵,珍惜这段缘,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网上授课作为一种新的授课模式,给老师和同学们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在老师们辛苦而充分的准备下,所有的课程进展都比较顺利,老师们可以通过网课小任务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交流探讨,学生们在家就可以接收知识,而网络课堂特殊的互动方式和发生的各种插曲、趣事,也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相信在师生一心的共同合力下,学生一定能在“停课不停学”网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