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6日,第四届“多种语言、一个世界(Many Languages,One World)”学生论文竞赛暨全球青年论坛在美国东北大学举办。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希腊留学生宋虎和汉语学院哥斯达黎加留学生希美脱颖而出,赴美国参加全球青年论坛并在联合国大会厅发表中文主题演讲。
“多种语言、一个世界”征文比赛是面向全世界大学生发起的竞赛,要求参赛者使用非母语,并且非初、中学教育过程中授课语言的六种联合国正式语言之一撰写原创文章(联合国官方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阐释自己对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建议,展示自身全球公民意识、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多种语言的驾驭能力。自2017年1月以来,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宣传部、国际学生办公室共同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加竞赛。

大会留影
来自全球170个国家的超过6000名学生参加了MLOW的初赛,初赛遴选出2000名选手通过提交论文参加第二轮竞赛,第三轮竞赛是从论文提交者中选拔出60个获奖者参加口试(每个语种有10个获奖者),最终中文组确定8位同学获得参加2017年全球青年论坛的资格,并在联合国大会厅发表中文主题演讲,其中,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高级翻译学院宋虎和汉语学院希美。

希腊留学生宋虎在联合国大会厅发表中文演讲
来自希腊的宋虎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现为北语言高级翻译学院15级翻译(汉英法)专业研究生,他在2017全球青年论坛中针对希腊的气候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希腊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希腊若能利用好太阳能发电,就能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他认为唤醒所有人的环保意识将对环境保护发挥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哥斯达黎加留学生希美在联合国大会厅发表中文演讲
希美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经贸专业哥斯达黎加籍本科学生,她演讲的主题为“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她在演讲中提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宋虎和希美展现了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优良的汉语水平、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他们关心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的全球公民意识,他们的优秀表现是对北京语言大学“小联合国”称号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