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7-08-23  新闻来源:北语出版社 

    2017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8月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本次座谈会主题为“汉语的国际出版与推广”,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办公室、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承办。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局长张雁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司长蒋茂凝及150余名中外出版专家参会。会议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主持。

 

 

 

IMG_8189

 

    本次座谈会旨在积极借鉴各国语言国际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助力中国语言出版行业和出版产品更多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促进国际出版合作和文化交流互鉴。

 

崔玉英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致辞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在致辞中指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中华文化热持续升温,汉语国际传播展现出广阔前景。国内外出版机构要顺应大势,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策划制作优质汉语出版产品,引导国外受众在汉语学习中更好感知中华文化、了解当代中国。要遵循语言传播规律和出版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国外汉语学习者需求,积极适应数字出版新形势,努力形成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新格局。要大力创新渠道载体和方法手段,着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为外国受众搭建更易参与、更接地气的汉语学习平台。要引导出版企业在人员、资本、版权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汉语“走出去”的长效化和体系化运作。崔玉英副部长肯定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家以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传播为主要出版方向的外向型专业出版社,在推动汉语走向世界力量当中的排头兵作用。相信在北语的精心筹备下,这次会议上将出现许多有助于汉语的国际出版和推广的宝贵意见,为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IMG_811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致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表示,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标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既为汉语国际出版和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汉语国际出版的质量,特别是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中国老百姓现实生活的故事,巧妙融入汉语教材中;要进一步拓展汉语国际出版推广渠道,用好用活国内出版机构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等各类渠道,在机制融通上下功夫,让更多普通海外读者能够看得到、买得到;要进一步推动汉语国际出版融合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汉语内容资源的最大化传播;要进一步发挥海外专家和留学生的作用,支持他们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鼓励他们加入到汉语国际出版与推广的队伍中来,培养汉语传播的新生力量。

 

IMG_8163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发言中谈到,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国际型大学,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特别是在国际汉语教学的优势领域践行“五出”理念,即出理论、出标准、出模式、出教材、出人才,着力构建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材出版、语言测试、师资培训为一体的汉语国际推广体系,累计已为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6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为增强中外互通、互信,建立和巩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良好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国际汉语教材研发和出版的企业,凭借学校学科优势,三十多年深耕细作,构建了完整的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体系,取得了出版资源总量第一、本版图书海外年销量第一、版权输出总量单体社第一的显著成绩,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明星单位。展望未来,北语社还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和思路,积极学习、吸收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汉语“走出去”的步伐,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走向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美好未来。

    围绕“汉语的国际出版与推广”的会议主题,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戚德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语测评总监天虎(Tim Hood)、圣智集团/国家地理学习亚洲业务高级总监迈克尔·卡希尔(Michael Cahill)等与会嘉宾,分别从“国际汉语教材的研发出版与推广”“如何突破语言教材的出版界限”“成功的全球化语言教学和测评模式”“内容开发的新途径”等方面做了主题报告。

 

IMG_8199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戚德祥做主题报告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戚德祥在“国际汉语教材的研发出版与推广”的主题报告中谈到,目前的国际汉语教材数量增长迅速,种类不断丰富,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基本满足需求的对外汉语教材体系。对于国际汉语教材的研发出版,要从发展思路、产品形式到营销模式及渠道上有创新,以不同国家汉语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及其学习目的为出发点,注重教材的针对性;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第二语言的实践性,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教材的多媒体融合。对于海外本土化汉语教材研发出版,要以目标学生为主体,贴近外国人的思想、贴近外国人的习惯;要构建互动的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需求;要立足于教学服务,配套开发多媒介的教学资源,实现多种媒介融合。对于国际汉语教材的推广,要构建国内、海外、网络三个基本营销渠道,以产品进入国外的主流社会为目标;要注重版权输出,有针对性的开展版权输出,提升品牌和影响力;要开展面向海外汉语教材使用培训,更好地为教师服务,培养客户忠诚度;要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例如,北语社在2011年在芝加哥注册了北美分社,这种海外分支机构是国内出版社开拓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手段。

 

座谈1

 

    会议当天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编辑张健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作为特约嘉宾主持并参与了两场专家座谈,与会专家、资深出版人从“语言出版物的国际传播”“数字化时代的语言出版”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度的交流探讨。

 

IMG_0781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是中国唯一一家国际汉语教学与研究专业出版社,集图书、音像、电子、互联网和期刊等五大出版权于一身,并融合研发、培训于一体,在出版“走出去”,尤其是汉语“走出去”方面一直处于领军地位。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承办方和组织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充分发挥了汉语走向世界力量中的排头兵作用,展现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更彰显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社会公信力。本次会议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汉语的国际出版与推广”进行了深入交流,碰撞思想,启发方向。会议的圆满成功,不仅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带来了更高的发展契机,更有效推动了汉语的国际出版与推广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China Book International,简称CBI)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于2004年下半年启动,并于2006年1月成立了工作小组,目的是让更多的国内外出版、发行机构了解这个计划,并参与其中。同时将积极组织推荐图书参加国际书展,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出访,考察国外类似计划的实施情况,向国外出版机构宣传介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是每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的一个保留项目,创办十余年来,外国专家们为中国出版“走出去”建言献策,为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