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教务处举办了第3期“教师教学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主题为“基于智慧教室的混合式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主讲人是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首批项目负责人成敏副教授和刘北副教授。本次工作坊主要依托腾讯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进行。
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成敏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混合式课程的几点思考。成老师认为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来思考哪些内容真正适合线上,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切分和重组。混合式课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教学设计,而非对线上资源和技术的表层运用。成老师认为要做好一门混合式课程,线上线下的任务要清晰且有明确分工,学习任务量合理且有层次,要兼顾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而且要追踪和掌握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线上学习全过程,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任务的调整,使学生知道线上过程也是被关注的,且有学习效果。成老师还提出了最重要的一个心得,即“技术的温度”。她认为教师内心应当始终有一种警惕,就是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让课程变得“高大上”,而是教师更应关注线上的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基于技术的教学也不能够违背教学的初衷。

商学院刘北老师以《货币银行学》线上线下教学为例,从技术流出发分享了她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刘老师首先展示了基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操作和相关统计数据。从2016年起,刘老师坚持在每学期前发布课程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展示可以看出,学生对混合式课程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刘老师又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呈现了传统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上线下教学的对比差异。最后,刘老师分享了基于智慧教室录制系统、互动平台、交互屏的教学过程,提出多种教学工具的综合使用即智慧教学环境更利于教和学的双方。
随后,参与教师交流了作为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的课程建设经验以及智慧教室使用情况。教务处李晓波认为,成老师和刘老师很好地回答了关于混合式教改的两个主要困惑,即“为什么要做混合式教学”和“如何做好混合式教学”。学校将继续从硬件和软件设施为混合式教改项目提供支持,为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