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我校共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4项,获批6项,中标率为17.65%。
从立项学科分布上看,我校立项项目分布在6个学科门类,分别为语言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政治学、教育学以及交叉学科。立项项目分别为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魏岩军博士的“语块训练和规则训练影响汉语二语动结式习得的行为与脑电研究”,文学院杜雪博士的“近代学者抄校戏曲文献研究”,外国语学部武琳博士的“当代德国小说二战历史书写关键词研究”,国际关系学院项皓博士的“政治早市与晚集:中国参与式预算的比较研究”,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孟静怡博士的“教育新时代教育评价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反馈机制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殷晓君老师的“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文本智能分级系统研究与实现”。从项目类别来看,所获项目均属青年基金项目,充分体现了我校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活力。近年来,我校青年科研人员紧紧围绕学科前沿,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努力形成特色优势,为本年度青年项目申报取得良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教育部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覆盖面广、影响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历来是各高校竞争和关注的焦点之一。此次项目立项,对于激励我校青年学者积极申报项目,提升我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介绍:
1. 魏岩军博士的“语块训练和规则训练影响汉语二语动结式习得的行为与脑电研究”
动结式是汉语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之一,来自跨语言的差异往往带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动结式习得的困难。汉语教学界关于动结式是作为“语块”整体性教学还是根据“规则”进行句法分析性教学存在争论。该项目采用训练范式,比较考察基于语块的训练和基于规则的训练等不同训练方式影响汉语二语动结式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成果预期对语块教学和规则教学的认知神经机制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提供实证依据,同时为汉语教学的语块教学法和规则教学法提供参考。
2. 杜雪博士的“近代学者抄校戏曲文献研究”
项目提出了“近代学者抄校戏曲文献”的独特价值,将结合二十世纪学术史、海外汉学与汉籍研究、戏曲文献与戏曲史研究等交叉领域,对此批文献展开全面、具体的研究。项目将充分挖掘、论述此类文献在戏曲研究、学术史、版本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价值,以使得相关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成果走向深入与细致。
3. 武琳博士的“当代德国小说二战历史书写关键词研究”
本项目关注当代德国小说的二战历史书写,视关键词为沟通文学、历史与当下的连接点。关键词中浓缩着历史经验,涌动着社会能量,其中不仅沉淀着二战历史书写的多样化态势,潜藏着从单一化到多样化书写的变迁通路,同时还隐含着以语词为入口,进入当代德国社会、历史等话语体系的路径。借助本项目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代德国小说二战历史书写的发展态势,透视其中的书写变迁,凝聚其背后的思想结构,为从宏观上、历时上把握德国文学中的二战历史书写问题提供一定帮助。
4. 项皓博士的“政治早市与晚集:中国参与式预算的比较研究”
参与式预算指的是一系列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下,政府有限公共资源的使用是由公民参加的公开的协商(反复讨论)过程来决定。本项目以中国参与式预算的过程和内容为研究对象,其中,“早市”与“晚集”分别代表两类中国参与式预算的类型,是本项目的直接研究目标。而于这两类中,具体则包括温岭、无锡、哈尔滨、焦作、盐津、北京麦子店、海口、南昌、苏州等各个时期、不同省份城市和乡村的参与式预算实践。项目的理论立足点在于,中国的参与式预算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凸显了协商民主与基层公共治理之间的关系。项目希望展示,为什么中国会呈现百花齐放式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同时有“早市”和“晚集”两种内在逻辑相近却不同的参与式预算制度,以推进学界和实践界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5. 孟静怡博士的“教育新时代教育评价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反馈机制研究”
教育评价事关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将教师评价从形式化、流程化的行政程序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机制,关键在于教师的接纳与认同,而评价反馈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和动力来源。本研究将尝试构建本土适切性的教师评价理论,探究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丰富教师评价的理论内涵;其次,从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学的多维视角出发,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测量工具,建立实证分析的多层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呈现不同类型因素的嵌入关系以及组织因素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促进机制,应用实证研究数据进行检验,并采用典型案例研究设计对教师评价制度开展情境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合理的提升路径。
6. 殷晓君老师的“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文本智能分级系统研究与实现”
文本分级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标准化建设的基建工程。本项目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参照,通过“人机结合”的方法构建大规模中文分级语料库,将语言学分级特征和神经网络模型深度融合,实现在多类型文本上表现优良的分级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文文本智能分级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目标文本实现自动分级,并且能够提供词汇和句法等信息,可以为国际中文教育者和学习者服务。同时,该系统将会在使用和反馈中迭代升级,不断提升泛化能力。